|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公文方案 >> 公文写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劳动争议类案件立案之思考           
劳动争议类案件立案之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类案件在数量上呈现遂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劳动者关于工资、解雇、工伤、社会保险、侵犯人身自由的争议明显增加。劳动争议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审理此类案件中不仅要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还要参照适用国家有关劳动政策及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鉴于此类案件的复杂性,笔者从立案的角度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受理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所谓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所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它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一、关于案由
我国《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规定的劳动争议类案由只限于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及劳动保险纠纷这四类。笔者认为此四类案由不足以反映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种类和特点,此种划分显得过于宠统,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以劳动争议纠纷为案由的情况,案由确定不能够准确反映出案件的性质和特点。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否根据《劳动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将劳动争议类案件的案由分为以下几类: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引起的纠纷;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 、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引起的纠纷;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其中包括终止、解除、变更、续签劳动合同产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劳动争议纠纷,如转移劳动档案纠纷等;
另外,还可以在以上四类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如因保险引起的纠纷中又包括因工伤、医疗、生育、待业、养老保险等引起的纠纷。lOCaLHOst
二、关于仲裁前置程序
劳动法第79条规定:“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争议类案件只有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或对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通知”不服的法院方能受理,这即所谓“仲裁前置”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该“前置程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对劳动者保护需要,甚至从某些方面削弱了对劳动者的保护,阻碍了劳动力的发展。理由如下:
劳动法第82条对申请仲裁时效作了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相关法规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解释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样,仲裁时效就限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 60天的期限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6个月的时效规定在时间上大大的缩短了,况且劳动者权利被侵害只有发生争议的前提条件而非必然之结果,司法实践中按此规定执行的“前置程序”大都名存实亡而留于形势,所以该种“先裁后审”体制在保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利益上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亟待改革的。笔者赞同在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上实行“或裁或审”、“当事人选择”的体制。
1、所谓“或裁或审”即仲裁与诉讼相互排斥,适用仲裁就不能适用诉讼程序,反之亦然。
2、所谓“当事人选择”即把仲裁与诉讼程序的选择权完全赋于当事双方,实行协议优于申请、申请在先和诉讼优于仲裁的受理和管辖原则。具体的就是当事人协议选择何种处理程序,就只能采用何种程序,单方的申请不能改变协议的选择;若双方无协议,则适用当事人一方选择并申请的程序;如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以优先申请的为准,如在同一时间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则适用诉讼程序。
三、关于主体
1、劳动争议类案件因存在“先裁后审”的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并在法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会将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但法律规定此类案件应以当事人双方为原、被告;而不应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
2、法律规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依法可以参加诉讼。如裁决结果要求第三人履行某些义务,第三人不服的,可作为原告起诉,而被告则为仲裁程序中的其它当事人;如第三人未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其他当事人提出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
四、关于工伤纠纷的立案
所谓工伤即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包括因工受伤、致残、死亡以及患职业病等等。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一经确认即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在遭受职业危害而患病或死亡、致残后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得到相应的待遇。近年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不积极主动为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待遇申报,等受害职工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仲裁,又被仲裁机构以超过申请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持劳动行政部门的“不予受理通知”向法院起诉,要求企业为其办理工伤确认及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并享受相应待遇。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立案人员会以劳动争议类案件给予立案,然后由法院委托劳动行政部门为其作工伤确认和伤残等级及劳动能力鉴定。笔者认为这样不妥,正确的方法应当是:
1、职工及其亲属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要求认定工伤;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要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就应受理而不应以超过时效为由不予受理。
对劳动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职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请,要求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当事人对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提出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公文方案:

  • 下一个公文方案:


  • 看了《劳动争议类案件立案之思考》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文书]建筑业简易劳动合同
    [法律文书]年薪制劳动合同
    [法律文书]教师劳动合同
    [法律文书]劳动合同内容
    [企划方案]各个行业五一劳动节促销广告语大全
    [计划方案]企业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合同范本]建筑行业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企事业单位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固定期限职工的劳动合同样本
    [合同范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劳动合同范文

    公文写作
    普通公文方案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几点体会
    普通公文方案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队伍建设须更多关注女性
    普通公文方案X收费站争创“青年文明号”情况
    普通公文方案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对策
    普通公文方案学习丛飞事迹体会:爱心丛飞与社会
    普通公文方案五种简便易行的培训方法
    普通公文方案物价局工作汇报-努力提高物价工作
    普通公文方案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
    普通公文方案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推动
    普通公文方案×国税个人述职报告
    普通公文方案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倡仪书
    公文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全国化妆大赛比赛规定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浅谈如何增强“四五”普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堡捷特六月份市场开发促
    普通公文方案[模板范例]XX厂关于选举产生职工代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企业革命:努力向专家型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市残联机关汽车使用管理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知识共享的失败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班主任在九年级中考前夕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长2010年新春贺词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收费站党支部先进事迹材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着力实施党员致富能力培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1年3月份国旗下讲话稿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同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幼儿园实习自我鉴定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轧钢厂实习报告范文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交际礼仪范文]怎样与不同品性的人打交道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人才机制创新建议措施
    普通演讲[就职演说]管理局首任秘书长就职演讲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秘书岗位竞争演讲稿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交通局政风行风建设暨民主
    普通演讲[主持词]×小学庆祝党的十六大文艺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财税秩序综合治理活动实施
    普通党建工会[事迹材料]杰出青年事际材料记泥浆公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中学生远足活动有感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把握领导艺术初探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党旗,飘扬在前方(七一演讲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企业战略规划须与企业文化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设立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创新是实用路线 中国企业最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选派村干部2009年述职报告
    普通汇报体会[征文演讲]构建和谐社区演讲会资料:共
    普通党建工会[事迹材料]一名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