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公文方案 >> 公文写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进农保制度建设的思考           
推进农保制度建设的思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对农村劳动者在年老时给予部分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上帮助的形式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首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更加紧迫。因此,建立并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程是完全必要的,并具有深远意义。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提高。这就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上具有了可行性。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农民已初步具备了养老保险的意识。这样就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主观条件。一是随着计划生育的进一步落实,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弱化。由于人口总数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可依赖程度逐步降低。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农村老龄化已明显高于城市。据有关专家预测,下个世纪20-30年代,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我们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挖掘和聚集养老资源,在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前20-30年储备必要的资金,将来就很难平稳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三是中国农村原有的保障网络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而破裂,而农民的保障和保险意识则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增强。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原来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lOCAlHOst农民有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渴望和参加社会保险的需求。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农村,建立以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养老保险机制,对于保障农民年老基本生活,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二、确定法律地位,与社会保障制度配套

农村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有法的界定。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一样,他们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国虽然还没有出台社会保险法,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国家已摆上议事日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已多次作出决定,用法规的形式确保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这些无疑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而农村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法规的确认,推行起来,就非常困难。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一是发展速度慢,没有形成规模,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县虽然已启动,但工作不力,行动迟缓;二是管理不顺,机构不健全。三是相关政策不配套。政策很重要,要有优惠的政策吸引老百姓。比如集体补贴问题,从实际出发,有能力就多补,用政策引导农民入保,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是给老百姓办好事,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体现,是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上述问题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势在必行,不仅城镇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农村也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把农民排斥在外,这项事业是我国今后若干年解决广大农民养老问题的大事,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的可行性

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自1991年以来,由点到面地逐步展开,初步形成了具有京郊特色的基本做法和模式。

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1、实施对象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象是:农民、乡镇企业职工、乡镇招聘干部、民办教师、乡村医生、义务兵等农村各类人员。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根据京政发[1995]107号文件规定,参保人所在的集体或企业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有义务为投保人投一笔钱作为集体补助,这笔集体补助记在个人帐户中,为个人所有。也就是说,您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您就有权享受集体补助。3、个人帐户中的保险金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复利计息,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4、个人帐户中积累的基金不用纳税。5、乡镇企业的职工投保,企业集体补贴可以享受税前列支。

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是个人帐户,资金为完全积累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市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广大农民的响应。我市14个郊区县的272个乡镇,3400多个村和1600多个乡镇企业都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县、乡的覆盖面百分之百。村和企业的覆盖面为80%和33%。参加投保的农民近40万人,占应投保人数的25%,保费积累已达到4亿多元。目前,全国已发展到1700多个县的7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金100多个亿。基本上是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虽然参保人数还不到农村人口的10%,但却使部分农民真正纳入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它必将为改变农村“养儿防老”单一的传统养老观念,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并对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

首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益于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市场经济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企业的经营不善而被淘汰。过去乡镇企业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没有参加城镇企业的社会统筹。这并不是说乡镇企业的职工不想有劳保制度,而是国家对企业没有承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跨时期分摊养老保险的载体。现在没有让国家背上包袱,也减轻了乡镇企业为职工养老问题产生的经济困扰的负担。同时能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后劲,保持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

其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要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更趋向于工业化,商品市场逐步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公文方案:

  • 下一个公文方案:


  • 看了《推进农保制度建设的思考》的网友还看了:
    [企划方案]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
    [活动方案]地税局六项举措推进两评一树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区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统筹工作推进就业指导性意见
    [活动方案]市公安局九项措施推进执法规范化
    [活动方案]工商局推进职工培训工作方案
    [活动方案]质监局推进平安建设落实方案
    [活动方案]推进园区新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企划方案]市围绕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代现化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
    [企划方案]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安排意见

    公文写作
    普通公文方案农业产业化经济前途和税费改革的
    普通公文方案先进幼儿园办园经验
    普通公文方案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普通公文方案乡人大主席团2007年述职评议工作
    普通公文方案中国企业全球营销对策初探
    普通公文方案银行个人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政法工作——不容忽视的生产力
    普通公文方案《红旗渠》观后感
    普通公文方案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
    普通公文方案微软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 文化决定
    普通公文方案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合并公司设立契约书
    公文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城 市 管 道 燃 气特 许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整体形象设计大赛色彩/风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农副产品购销结合合同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知识就是力量:企业知识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妇女工作范文集锦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公正公平,基层对人员管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物业公司副经理竞聘演讲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某县林业工作发展成就总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委接待办政务接待工作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乡镇长党性分析材料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移动公司员工四讲教育活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委书记浅谈解放思想要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巡视电工个人工作总结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第16届广州亚运会闭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畜禽产业发展公司开幕式领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三八妇女节最温馨祝福短信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质量技术监督局年度工作总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普通演讲[主持词]庆“国庆”演讲比赛主持词
    普通演讲[主持词]演讲比赛主持词
    工作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林业局信息公开工作总结范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向市委指导组汇报学习实践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某供电支公司保持*党员先进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以“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
    普通总结[调研报告]某市农机推广与质量监督服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领
    普通汇报体会[]谈创新和发展烟草企业思想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化
    普通领导讲话[组织人事]乡镇党委换届动员讲话
    普通总结[年终总结]文教口2007年工作总结和20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诚信演讲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