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工安全问题采访录
——不是怕不怕的问题
在危险与贫穷之间
危险与贫穷,哪一个更可怕?矿工们的回答是:贫穷
和煤矿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生义,是冀南一家村办股份制煤矿的采煤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家煤矿年开采能力为6万多吨,是当地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煤矿,被当地煤矿安监部门树为样板矿。但由于去年所在市的一家个体小煤矿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该矿和全市的其他煤矿一样,至今仍处在停产整顿状态。正常经营时矿上有500 多名工人,由于一直停产,许多矿工都回老家去了。
“本地人除非经济上特别困难,一般是不愿意当矿工的。” 这家煤矿的机电工程师胡贵中说,采煤是高危职业,而且下井又累又脏,大部分人做矿工都是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急于挣钱。“因为做矿工毕竟能挣到比种地高出好几倍的收入。”
黄生义说,下井的工人一般都来自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四川、陕西、福建等省的山区。这些地区基本上靠天吃饭,除了种地的微薄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大部分矿工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上来。
在河北武安市一家煤矿做矿工的老吴告诉记者,他来自四川,今年42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在老家种地的收入,除掉吃喝,一年也就剩下不到2000元钱,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不够。老吴说,谁都怕死,谁都知道干这行危险,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会跑到煤矿做矿工的。
来自陕南的采煤工小张今年23岁,他说,在煤矿上班一般都是多劳多得,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曾拿到2000多元,在家乡,这个收入他是想都不敢想的。LocalHOst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的山坡上,远远近近分布着许多小型煤矿。巨日合镇一家小煤窑的技术员蔡志兴说,附近大部分都是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窑,他所在的矿实际产量每年只有2万多吨。掘进、采煤等工序,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依然使用木头进行支护,矿工的劳动强度也很高。
矿工李福金今年27岁,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偏远乡村,通过老乡介绍到巨日合镇来做采煤工。他说,虽然做矿工很累、很危险,但在老家那边种地收入太低了,做矿工每年还能赚个几千块钱,足够养活一家人。
蔡志兴说,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太好,种地的收成也不高,一般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100元左右,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但是这里没有几家企业,农民打工也没有别的去处。如果到煤矿来做矿工的话,每年怎么说也能挣到5000元以上,而且是现钱。
李福金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他说,他所在的煤矿一共有24名矿工,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附近的其他小煤窑也差不多,矿工大都没有多少文化。
是受害者,有时也是帮凶
矿主没能力也不多想安全投入,但不少矿工的自保意识极其淡薄
山东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是1973年12月建成投产的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位于兖州矿区中部,经改扩建后年产240万吨,现已达到480万吨水平。老刘是一位在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矿工。说起煤矿工人的工作,这位老矿工最大的体会就是“苦、脏、累、险”。他说,下到井下,矿工要面临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垮塌等多种威胁。
煤矿把安全当作“天”字号的大事来抓,就是因为煤矿的“险”。下井后,除了石头就是煤,就连木头也可能伤人,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老刘认为,煤矿事故多发,特别是小煤窑事故更多,原因有几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自然条件的制约,是由煤矿地下作业的生产形式决定的。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化装备水平不够,监测手段差,小煤窑尤其突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煤矿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有待提高。相对来说,大型煤矿矿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高一些,有些小煤窑的工人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近八年的河北省武安市武安镇副镇长石书军认为,煤矿事故的发生,许多时候也是由于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和挣钱心切所造成的。由于煤矿一般采取效益和工资挂钩的做法,为了多挣钱,许多矿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一些矿主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安全的做法也不闻不问。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工既是矿难的受害者,也是矿难的制造者,成了一些黑心矿主的帮凶。
胡贵中说,由于小煤窑的矿工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收入,多干一天,就可以多挣一天的钱,有时候就会忽视安全隐患,“要钱不要命”。
采访中,许多小煤窑的矿工都表示,一般很少过问矿主对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对违反安全规程的开采行为也比较漠视。“那是老板的事,我们想管也管不了。”一位矿工说,“就想着多挣点钱拿回家。”
因此,石书军非常希望唤醒矿工对于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保护意识。他希望建立由矿工直选的煤矿工会组织,政府在保持现有的对煤矿监管政策与做法的同时,侧重于把煤矿监管方面的政策、知识等直接交给直选的工会、工人,支持工会依法维护矿工的安全权益,形成工人对煤矿安全的自下而上的监督。
石书军说,现在有些地方对煤矿的停产整顿,完全是“一刀切”的做法,一旦有个别煤矿出了事,整个地区的煤矿都要跟着全面停产。表面上看是为了遏止事故,其实是因噎废食,还挫伤了许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积极性。
矿工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保障安全非常重要。比如,透水等事故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有经验的矿工可以根据井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作出判断,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刀切”式的盲目叫停,导致矿工流动性激增,非常不利于矿工队伍的稳定,更谈不上矿工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经常、反复地全面停产,也给煤矿的生计带来了压力。有些煤矿为了减少亏损,常常在整顿期间私下里偷偷开工,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政策的不确定,给煤矿和矿工都带来了负担。一位姓王的矿工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