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公文方案 >> 技巧经验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抢劫罪的手段行为的定性之我见           
抢劫罪的手段行为的定性之我见

一、从案例看抢劫行为,明晰抢劫手段

15岁的胡某,随同成年男子马某拦截一骑电动车的女子李某,胡某掰开李某扶车的手,推开李某,骑走李某的电动车。李某事后陈述,因对方夺车很突然,所以没想到要反抗,也因害怕,所以在对方来掰手时就顺势下了车,对方随即骑走该车。被害人李某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以抢劫罪送检察院起诉。检察院在起诉书中认定“被告人采取暴力的方法劫得电动车一部。”最后,法院判决胡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对于本案,检察院认定的罪名是否正确,法院的判决是否适当,笔者有以下看法:

首先,本案被告人胡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想夺取电动车,其行为的对象是车辆而不是受害人李某的人身。其次,胡某实施的掰手机推人行为,都不是要对李某的人身实施强制,而且也远没有达到让李某无法反抗的程度,而且在这过程中胡某及其同伙马某并未对李某采取言语威吓,也没有其他对李某进行威胁的行为。最后,以李某的陈述和当时的反应看,李某在案发时没有受到威胁,也未受到人身伤害,她所感到的“害怕”并不是因为对方的暴力行为或威胁,而是因为突然所以没想到要反抗。本案中,被告人所采取暴力行为的强制力和破坏力都不足以排除受害人的反抗,说是一种强力更为合适,因而其行为更符合抢夺罪的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本案被告人胡某应该认定为无罪。LocalHosT故而,明晰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是维护法律权威正确适用法律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杠杆。

二、抢劫罪手段行为概述

(一)抢劫罪手段行为的基本内涵

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具体而言,指的是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方式或者方法,即行为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非法取得被害人财物的,从而使受害人脱离对其所有财物的占有和支配。

在抢劫行为过程中,行为人抢劫的目的是取得财物,而采取何种方式占有或者获取财物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抢劫行为,才可能以抢劫罪加以论处,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抢劫行为是一种复合行为,司法机关在对一个行为是否以抢劫罪定性时,应全面、综合评析。

(二)抢劫罪手段行为方式及其认定

1.抢劫罪手段行为方式

我国刑法第263条明确规定: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是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一个抢劫行为的完成不仅需要行为人抢劫的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结合,还应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作为抢劫罪构成要件的判断基准,以利于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能够更好有效地操作,推进法治的真正突显。

2.抢劫罪手段行为的认定

抢劫行为是一种复合行为。其中侵犯公民人身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是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侵犯财产的非法谋财行为是抢劫罪的目的行为。而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关于抢劫罪行为界限仍存在很大争议,为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关于抢劫罪行为的认定问题。

(1)日本对抢劫手段行为的认定

日本刑法第236条第1项规定:使用暴行或者胁迫强取了他人的财物的人,处五年以上的有期惩役。此项犯罪为狭义的强盗罪,相当于我国的抢劫罪。强盗罪者,以暴行胁迫强取财物之罪也。强取者,抑制所持者之反抗而转移财物之所持之谓也,而有形地抑制反抗者所谓暴行也。如制缚他人,甚乃杀伤之而夺取财物者,其无形地抑制反抗者即所谓胁迫也。

①暴行的程度

暴行、胁迫是作为强取财物的手段而使用的,是狭义的暴行、胁迫,它必须达到足以抑压对方反抗的程度。施加未达到该程度的暴行、胁迫使人交付财物的,是恐吓罪。

关于暴行、胁迫是否达到足以抑压对方反抗的程度,不应根据行为人是否预见了能够抑压对方的反抗或者被害人感到了何种程度的恐怖这种主观标准来判断,而必须抽象地论定,需要按照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行为人和被害人的人数、年龄、性别、性格、体格等,以及犯行的时间、场所、暴行胁迫本身的形式,特别是有无使用凶器,在使用凶器时也要考虑凶器的种类、用法等,客观地判断其暴行胁迫是否达到能够抑压对方反抗的程度。比如虽然是白天的公路上,但是,那里既无行人也无住家在附近,几乎没有求助之术,三名壮男围住一名女子,其中一名男子用包在手帕中的玩具枪抵在被害人的腋边,一边说“不准动”,一边把手腕往上拧。这样的行为日本判例认为存在足以抑压被害人反抗之程度的暴行胁迫。而对在夜间向高速行驶的汽车仍拳头大的石头的行为,判例认为尚不足以抑压反抗。因此,只要暴行、胁迫达到足以抑压对方反抗的程度就够了,不需要实际上由其抑压了对方的反抗。

②暴行的指向对象

日本刑法中本罪的暴行只要是指向人所行使的有形力就够了,并不需要直接对人的身体实施。即使是对物施加的有形力,只要其能够抑制被害人的意思、行动自由并能够抑压其反抗,就可以视为是本罪手段的暴行。并且只要暴行胁迫的对方是成为强取财物障碍的人就够了,并不需要是财物的所有人或者占有人,而且,也不需要时具有充分意思能力的人。

③暴行、胁迫使用的目的

本罪中的暴行胁迫必须是作为强取财物的手段而使用的。起初仅仅以暴行胁迫的意思而实施了行为的人,在作为其结果而抑压了对方的反抗后,又产生了夺取被害人财物的意思而夺取了其财物时,不是强盗罪,而应该认为是暴行最、胁迫罪与盗窃罪的并合罪。不过,产生了夺取财物的意思后又进而施加暴行、胁迫,使抑压对方反抗的状态得以持续而夺取了其财物时,成为强盗罪。关于暴力、胁迫程度,日本学者认为暴力必须达到抑制被害人反抗程度才能构成抢劫罪,并且认为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二者暴力、胁迫的程度不同。后者暴力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公文方案:

  • 下一个公文方案:


  • 看了《抢劫罪的手段行为的定性之我见》的网友还看了:
    [技巧经验]抢劫罪的手段行为的定性之我见
    [公文写作]面向新世纪的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战略选择
    [公文写作]浅谈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律及措施
    [公文写作]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
    [公文写作]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公文写作]会计电算化工作指南(十三) 计算机犯罪的防治
    [公文写作]从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谈谈对职务犯罪的控制
    [公文写作]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公文写作]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
    [公文写作]论建邺新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技巧经验
    普通公文方案乡镇人大制度的建构及其完善
    普通公文方案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普通公文方案“特殊党费”绽放无穷魅力!
    普通公文方案如何写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团XX市委四项措施纪念“五四”运
    普通公文方案浅谈如何创新人大监督机制
    普通公文方案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
    普通公文方案四川汶川大地震评论:“80后”不
    普通公文方案交警:关于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
    普通公文方案班主任培训讲话稿:做好班主任的
    普通公文方案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建设共同美好家
    普通公文方案工商局完善法制建设指导意见
    公文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民营企业为何“长不大”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由德隆折戟看民企新危机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企业年金管理之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同志的现实表现情况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在2007年全省地勘经济工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酒店吧台规章与扣分制度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县供电局车辆,驾驶员管理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小学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普通范文[演讲稿]科技的灵魂是创新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学习“明示承诺制度”心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展巾帼风采:三八妇女节
    普通范文[和谐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公平正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老干部处科学发展观学习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报告(党委书记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农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商场食品组组长竞聘演讲稿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高中学生会主席竞聘演讲
    普通演讲[教师演讲稿范文]教师演讲稿稿——好习惯伴
    普通演讲[开业开幕]秋季篮球运动会开幕词
    普通演讲[开业开幕]*县长在×商业广场奠基仪式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2006年元旦贺词
    工作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指挥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中心校继续教育工作计划范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民主生活会发言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商务中介合同(空白范本)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象山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管理经:上海交大奥林终极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学校法制宣教活动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惠普店中店模式调查 能否成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牛根生“牛”在哪里?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亚运“活力在基层”活动策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市对口帮扶动员大会上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