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民事立法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           
论民事立法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
摘 要: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首要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对私权的确认和充分保护,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长久以来民法理念的普遍缺乏。目前正积极开展的民事立法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法治;民事立法;民法理念

一、法治以及我国的法治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当中,“有法可依”又是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一个首要的环节,它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有法可依已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所谓的“立法爆炸”时期,先后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经数次修改后仍沿用至今。LOcAlhOST可以说,中国早已成为了一个“法律国家”,但是,固然法治必须要求有良好的法律秩序,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在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的理念。因此,即使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也只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前提,法治的实现更多的是依靠法治理念的灌输和熏陶,中国离法治在社会中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二、我国民法理念的缺失和民法理念对法治的影响
就一国法治建设来说,民法理念是“社会的引擎”,在现代法治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石地位。民法的制定与运行都离不开民法理念的指引,以权利神圣、私法自治等为精髓的民法理念,正日益成为现代法治建设最重要的启蒙者与导航者,在现代法治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历史上一直缺乏民法传统,当代法治进程中民法理念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法治建设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民法理念的缺乏成为我国法制化建设中最大的瓶颈。
1.民法是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以充分创设和保护私权为己任,最关心人、尊重人、成就人,它构成一部人类基本权利的宣言书:通过对人格权的规定,赋予每个人做人的尊严,使人们得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真正的人;通过对财产权的规定,赋予每个人私有的财产,使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2.民法倡导私法自治
私法自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它培育和发展了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意识,并以此培育起了社会自治的政治意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主体必须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来从事市场活动,国家对市场经济只能从宏观上予以必要的调控,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民法私法自治的原则正与此高度契合,依据该原则,在私法领域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主体依自己的理性判断,对个人事务进行自主选择、自主管理。

3.民法注重人文关怀
民法是权利的圣经,所有的权利设定都体现了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婚姻家庭无不处于民法的关怀之下,其权利观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趋向,同时也指引着其他法律的发展方向,构成现代法治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基础。民法以社会成员对权利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反映了法律对主体的最大关怀与保护,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民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我国民事立法对民法理念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当中,由于受传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事方面的立法情况一直是我国立法中最薄弱的一环,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大、最引人注目以及最易引起争议的一项立法工作。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在中国颁布,而《民法典》也在加紧编纂当中,并且有望在近几年出台。可以说,民事方面的立法工作进展成为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的一个标志性因素。
客观地说,民事立法在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目前落后于其他部门法律的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于民法本身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则和对市民社会的最基本规范,它所贯彻的理念对于法治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法以其对人格平等和自由的确认、对主体财产和人身权利的充分保护、对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要求、对交易安全的保障和对交易便捷的推动,为法治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乃是民事法律的逐渐完备和充分实施。由于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那么,充分体现了现代法治价值的民法在社会生活中即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抛开法制方面的因素不谈,它实际上正是对我国民法理念缺乏的一种积极补救措施。不敢说民事法律是民法理念产生的原因,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严重缺乏民法理念的国家当中,民事法律的产生至少能够诱发民法理念在民众当中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培育起来。尽管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断断续续,进程缓慢,饱受争议,比如很多人就认为我国是因为要有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而根本不具备制定民法典的技术和条件,民法典制定后也很难在民法理念缺乏的环境下很好地得到贯彻,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自发地培育出基本的民法理念,应该让立法工作先行一步,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④①
参考文献:
[1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论民事立法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浅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论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免费范文]简析仲裁员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论民事执行难的解决对策
    [法律论文]试析民事抗诉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措施保障
    [法律论文]试论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提起主体
    [法律论文]简析仲裁员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试析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恶意诉讼的规制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机关民事调查取证权的限制
    [法律论文]浅析民事执行中止程序的困境及对策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论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机制
    普通论文试论宪法义务理论及发展趋势
    普通论文关于行政诉讼功能探析
    普通论文浅谈民事诉讼中的普通共同诉讼
    普通论文公司法的政治约束
    普通论文简论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
    普通论文商事信托:制度特性、功能实现与
    普通论文农村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探究
    普通论文论我国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与保
    普通论文浅谈存疑不起诉案件的证据不足
    普通论文试析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
    普通论文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职员退职金给付规则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论坛中秋晚会主持词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打击非法采矿经验材料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结帐时怎样根据不同的帐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2010公务员创先争优个人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交通局2007年普法依法治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务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学校如开全校家长会情况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小学春季运动会各年级入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再谈保持党员先进性关键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财政局科学发展观整改落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教育局领导庆六一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学校乘车安全的实施方案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中国*党员“保先”教育学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国旗下讲话:让简单的常规不
    普通演讲[生日祝福范文]生日短信(二)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竞职演讲稿(行政办公)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活动仪式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2012年中学生快乐春节作文
    普通演讲[主持词]幼儿园体操表演主持词
    工作范文
    普通领导讲话[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提高绩效必须重视员工培训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人力资源部紧急突发意外事
    普通总结[年终总结]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工作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县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以创建平安乡镇街道为载体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科协工作总结及工作设想(公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庆祝xx地税成立十周年活动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2007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外资进入促进中国物流业加
    普通党建工会[记要]端午节手抄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