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方法推行不久,秘鲁工人就纷纷要求辞职。原因是,在秘鲁以及整个拉美文化中,人们敬重权威,下属不仅服从上司;而且还把上司看作是自己的主人,并希望上司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工人们认为,征求工人的意见是上司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反过来问他们。既然上司无能,公司就没有希望,不如提前离职,以便及时找到新的工作。但是生产经理对此不甚了解(或出于文化中心主义),以美国人崇尚个体主义,参与意识较强的观念去揣度秘鲁的员工,导致双方沟通的失败。
人们(有意或无意地)用自身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倾向是比较普遍的。一个人从孩提时起,就开始学习本文化群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直到内在化和习惯化。从一种文化的角度看,假定另一种文化能选择“更好的方式”去行事似乎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各民族来讲,常会把自己的文化置于被尊重的地位,用自己的标准去解释和判断其他文化的一切。极端之时还会表现出“己优他劣”的倾向,僵硬地接受文化上的同类,排斥文化上的异己。
发生文化迁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迁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文化迁移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心主义。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取向的差异是消除文化迁移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及它们的内涵,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感情的交流。
实际上,尽管文化上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是与其特殊环境相匹配的,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成功的跨文化沟通要求我们必须培养移情的能力:即在传递信息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上;接受信息时,先体认发送者的价值观、态度和经历、参照点、成长和背景。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处境和遭遇,从而产生感情上共鸣的能力。
除了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外,预设差异也是避免文化迁移的重要方法。即,在没有证实彼此的相似性前,先假设存在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注意随时根据文化因素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预设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一定的先有观念,固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但是预设差异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将这些现有观念当作一种假设,而不是真理,必须仔细评价接受者提供的反馈,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它们加以修正。
2、文化定势
定势也称作定型(stereotype),最早是由w. lippman在《大众舆论》(1922)中首先采用的术语,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文化定势可能是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是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
例如,以前许多学者认为汉英语言在称赞应对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认为中国人崇尚谦虚,喜欢否定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来显示自己谦逊的一面。许多人在提到汉语中的称赞应对时,总是习惯性的将“哪里,哪里”,“过奖了”作为典型的应对方式。这种认识可能会在两种引起误解。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采取这种应对,因此碰到“不谦虚”的应对可能就会不理解。其次,尽管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比较倾向于拒绝别人的称赞,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会在接受的同时还是会尽量避免显示出自我称赞。
由于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为了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就必须概括文化差异,建立某种文化定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程度的文化定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些定型对于差异的“过分概括”或“标签化”又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这并不是说文化定势总是错误的,文化定势中通常蕴涵着许多准确的文化观察。但是文化定势很容易以期待文化的形式影响我们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人们看到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人们不但更容易被符合我们期望的东西所吸引,并且往往会对事物做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解释。
文化定势可能将我们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凸现的维度,妨碍我们对其他同等重要方面的观察,使我们对客观存在的差异浑然不觉,从而导致跨文化沟通的失败。研究显示,各个领域的专家与该领域的初学者不同,并不在于专家忽略了脚本和原型的作用,而在于他们通过与该领域的人和事长期接触,从而形成了更为复杂具体和准确的脚本和原型。即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避免定势,关键是如何不囿于定势,意识到自己现有的认识可能存在的非完备性或可错性。在交往实践不断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观察。
3、逆文化迁移
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沟通出现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文化差异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了解了对方的文化特征,也不一定就会避免障碍的产生。下面是一般的沟通过程图。
。

显然,完美的沟通是实现思想1和思想2的完全一致,但是思想本身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中介于符号。这样,只有沟通双方对同一符号做同样理解,既a的编码规则=b的解码规则时,思想1=思想2的情况才可能出现。
文化差异从沟通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符号编码或解码规则的不一致。静态地来看,在一次具体的沟通过程中:如果双方对对方的文化都一无所知,显然会出现以己度人的情况,“误把他乡做故乡”,发生文化迁移,即在未证实a的编码规则=b的解码规则一致时,假定了思想1=思想2;但是如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文化很了解,并在假定对方编码或解码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去适应对方,即发送者a将自己的编码规则调整为b的,同时接受者b也将自己的解码规则调整为a的,编码和解码规则不一致问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只有当其中的一方编码或解码方式不变,另一方主动适应同时采用a或b的,或者双方共同商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