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众之道 |
|
|
亲近民众。吴起心目中的德有四个内容,安定天下用道(“绥之以道”),治理国家用义(“理之以义”),动用民众用礼(“动之以礼”),抚尉民众用仁(“抚之以仁”)。若这些思想原封不动地套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不合适的,但对企业讲“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还是必要的,对道、义、礼、仁赋予新的含义也是可用的,企业管理也得讲“道,讲社会主义之道;讲一点“义”,四项基本原则之义;讲一点“礼”,有计划商品经济规范的礼;讲一点“仁”,仁者爱人之仁。一言以蔽之,管理有治人的内容,管理讲德,就是要讲处好人际关系的德。 有人说,吴起是法家。法家怎么也讲起“文德”,讲起“道”、“义”、“礼”、“仁”那些属于儒家的一些观点来呢?这不稀奇,吴子作为一个出色的*家、*家、历史学家,只要对治国、治军有利的观点,不管是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都主张汲取。据《史记》记载,吴子小时曾就读曾子,后弃经从武,对儒家中是非观是有判别力的。如吴起为了事业,他母亲去世时,就没有恪尽儒家孝道行奔丧褥礼。还得说一句,与孔子同时代的孙武,也是被人归属为法家的,但他所讲的“道”中就含有儒家的一些观点,比如何了提出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信仁等说法就是儒家说法。还须讲这么一个理,战国时期,诸子争鸣,万象并鹜,学术思想对流激荡,在离析分合中彼此吸取有益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不奇怪的。《韩非子·显学》讲的,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墨子死后,“墨分为三”,说明了它们之间有变易关系。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得更清楚,“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于是就有“外儒内法”、“外儒内道”、“儒法 相间”、“儒法相渐”、“外礼义而内刑名”、“王霸道夺之”等现象的发生。 不要以为孔子思想、儒家观点全是不好的,有人主张对孔子思想做三分法处理:属糟粕的弃之;属精华的扬之;属于有污垢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远见智慧(尽管有些智慧还是处在朦胧、萌芽状态中)的部分,做去粗存精的过筛处理。孔子思想中,“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等观点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还是有意义的。 国外,比如日本,就有用仁义儒家思想管理企业获成功的事例,涩谷荣一就是其中一位。他推行义利合一观管理企业,一手握《论语》,一手持算盘,使他经营的王子制纸公司、东洋纺织公司办得如花似簇。松下幸之助是又一位。他信奉“五十而知天命”等话,他经营松下电器公司获成功,就有儒家思想一份功劳。这种做法日本称之为儒家资本主义。美国也有人在研究孔子,1985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教科书,孔茨等写的《管理学》,对孔子管理思想的论述也占有一席内容。我国也有用儒家思想从事工商获成功的,我国商业巨子陈嘉庚,在他制定的商品店规中,就列有一条儒家味道很浓的话“廉恭和之,客必争趋”。就是反封建先锋鲁迅,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也不是全然反对的。他曾经叫一位当时在商店当学徒的人改名字,变冀其敬为冀佑和。寓意是经商之人,和气生财,冀佑和希望获得佑和。 当然,管理要讲为政以德,也不是说不要为政以法。吴子对士卒吮痈以动情,对违反纪律的,尽管很英勇杀了敌人,也动以刑。还是《孙子》讲得全面,既讲主孰有道,讲仁爱士卒,又讲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关于法的问题,赏罚问题这将在我们以后有关内容中详作议论 。 上一页 [1] [2]
|
|
上一个公文方案: 企业同心之道 下一个公文方案: 企业精神之道
|
|
|
看了《企业治众之道》的网友还看了:
[企划方案]弘扬企业文化演讲比赛策划方案 [企划方案]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 [计划方案]企业三大排查活动实施方案 [法律文书]县烟草公司企业与局工会集体合同书 [企划方案]公司保密制度(中小企业) [计划方案]企业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合同范本]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企业邮箱销售合同 [常用公文]企业管理办公室党委创先争优承诺书 [活动方案]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