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将进一步推动整个城市化进程,钢结构的市场空间和应用领域已经打开。
行业利润将集中在四类钢铁企业
中国钢铁总的产能正开始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2004年底,中国炼钢产能达到4.19亿吨,炼钢在建规模1.19亿吨;到2008年,如果1.19亿吨在建能力完成,总的炼钢产能将达5.38亿吨。需求方面,2010年,中国钢铁需求预计为4.3亿吨(不含重复材),而到2006年,中国炼钢产能就可达到4.9亿吨。
与此同时,目前钢铁工业的产业布局表现出能源、矿产资源、港口运输与钢铁生产配置的矛盾。能源与矿产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大部分钢铁企业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特别是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布局在华东和华北中心城市或是周边,影响或违反环保要求;华北地区缺水少电,但聚集了较多钢铁企业;长江南北铁路运输能力相对较弱,长江流域运力较强,港口接运能力与铁路疏运能力不平衡状况严重,影响甚至制约铁矿石的进口量。
这些都使得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004年钢铁行业总的炼钢生铁成本比上年提高46%。今年1-5月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14.92%,预计2005年成本再上涨15%左右。特别在成本结构中,原燃材料、运输成本的增长远远大于人力成本的增长,其占总成本比重在不断加大。相比之下,拥有矿山和完整产业链条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如果自有矿比例在70%以上,2004年炼钢生铁成本上升不到30%。
因此,未来产品结构调整充分,且具有能源、矿产、水利及交通保障的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强,成本优势显著,这就决定了未来行业利润将集中在四类钢铁企业。
目前这四类企业均被包括在中国92家重点冶金企业中。财务数据表明,这92家重点企业2004年到2005年每月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全年利润总额782.62亿,平均月利润额65.22亿。尽管2005年2季度钢材价格下跌,但上半年仍实现利润总额500.15亿,平均月利润额83.36亿,同比增长34.27%。特别是年产量500万吨规模以上的15家钢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占重点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54%和72%以上。
2005年上半年,对68家钢铁企业的统计数据表明,,利润增长最大的集中在前10名企业,其利润合计为335.82亿元,占68户总额的68.21%;其中宝钢、鞍钢和武钢三家利润合计249.52亿元,占总额的50.68%。
《钢铁产业政策》表明,到2010年,国内前十位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国内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04年,大于500万吨钢铁企业15个,企业钢产量占总产量45%,但前十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不足35%,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优势的企业集团的规模和专业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工业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