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 |
|
|
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 应城市城南初中 吴高珍 “预设”是猜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楚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生成”则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预设与生成看来相互矛盾,实际上却相辅相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弹性预设 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师不可能也无法对实际的教学过程预备得毫无疏漏,故有必要在备课时进行弹性预设。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就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 1、设而不僵,程序设计力求灵活 直线式程序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力求设计的灵活,由直线设计变为分支设计。假如实际教学需要,我们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任何思路,随机应变。 2、设而不死,时间安排讲求留白 西洋的油画画布上布满油彩,而中国画常有大块的“留白”,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两种画法的不同中悟出些什么?一节课时间不长,要想让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就不能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是留有余地。 3、设而不偏,问题研讨追求深入 新课程的备课要从“技术”走向“人文”,少在设计的精巧上下工夫,多在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上作文章。老师自己“披文以人情”,课堂上才能“情动而辞发”。因为教师自己对教学文本的体验、感悟和解读的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质量。 二、有效生成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更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只有朴素的、真实的、生动的生成,才是有效的生成。LOCaLHOSt 1、成而不虚,让生成具有意义 出色的生成总让人感动,然而并不是所有出色的生成都是有意义的。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叠纸、绘画、唱歌等等。教学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生成游离于学科之外,使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课堂成了大杂烩,生成毫无意义。 2、成而不乱,让生成享有价值 在现实中,当学生有生成而教师无预设时,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驾驭课堂。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情况可继续研究,对于跟学科无关的问题,应该就此打住。 3、成而不浮,让生成拥有深度 生成不可以是浮光掠影,一定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培植学生情感兴奋点和思维发散点,打开学生思维空间,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能动性,促进知识生成和知识扩展,开发学生潜能,让生成具有深度。 三、加强反思 教学是一门专业技术,一个缺乏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既预设不好也生成不好。假如不做认真反思,一些教师仅凭自己的“一相情愿”,课堂将永远是“面目全非”。 1、思中晓情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可更多地了解学生知识把握的特点,从而在课堂教学前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备,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把“备学生”放在课前有效预设的首位,积极应对“节外生枝”。 2、思中求法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简化为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课堂上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造就了“生成”的多样化,教师因生成“吃一堑”时,就为下一次预设“长一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使“预设”更完美,“生成”更出色。 3、思中增智 有一些问题,既没有预设也没有生成。如我第一次上《孔乙己》时,关于“笑”的问题没有讲。在反思中,我发现它反映出来的世态炎凉是与小说主题密切相关的。以后讲到这篇文章时,它便成了一个重点。可见认真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透彻底地钻研教材。 总之,我们要科学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洋溢着激情的语言,碰撞出聪明的火花,流淌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
|
上一个范文: -XX局门卫和清洁工管理制度 下一个范文: -2006年度班主任工作计划
|
|
|
看了《-让预设与生成和睦相处》的网友还看了:
[范文大全]领导讲话--县委书记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检讨书]检讨书--对工作的反省 [范文大全]老干部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组发[]10号文件情 [范文大全]献给教师节的诗朗诵--祝福您,老师 [范文大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历史告诉未来 [范文大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腾飞吧中国 [范文大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我想写本书 [范文大全]二〇〇九年度述职报告 [范文大全]公务员考试热点问题范文--关于(食品)药品问题的 [范文大全]在市教育局党委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