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管桩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研究           
管桩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研究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管桩偏桩、断桩事故的现状和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处理方案,实践证明,处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 断桩 偏桩 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是11层、15层住宅,总用地面积11.2万m2,建筑面积22.18万m2,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中,小区二期工程31#住宅楼地上13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基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独立承台,采用PTE(壁厚80)型Φ500预应力管桩,静压法工艺成桩,总桩数为152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预估值为1100kN,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2200 kN。
        本场地位于长江漫滩,地基土主要为冲洪积、淤积成因地层。
        2 工程事故状况
        2.1 桩偏位情况 总桩数152根,发生桩位偏差的桩计125根,其中正常允许偏位的桩计49根。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三桩以下承台桩允许偏差100mm,大于三桩承台桩允许偏差1/2桩径。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桩计76根,为总桩数的50%。
        2.2 桩身质量缺陷 总桩数152根,其中有2根桩因成桩桩顶标高下落,难以检测,实检150根 发现I、II类桩92根,占总桩数的61.3%;III类桩19根、占总桩数的12.7%;IV类桩39根,占总桩数的26.0%。裂缝位置分布范围约在桩顶以下1.5~7.0 m处,比较集有1根,可检测到上述两个集中区域上、下两道裂缝。桩位有倾斜、位移现象。
        3 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处理措施应依据受损实际状态并推断造成受损的可能因素,针对受损的实际状态采取技术措施。
        3.1 原因分析 该场地自然地面平均高程约为+5.6 m,设计±0.00为+7.2m,桩顶高程为+3.7m。开挖深度约为1.9m左右,桩顶以下6.5m~7.0 m厚为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状、高饱和、高灵敏弱土层,fak =60 kPa其下③-1层稍~中密粉砂夹粉土层,fak=140 kPa,桩在③-1具有相对嵌固作用,当挖土程序如有不当,开挖过程中,未开挖面对已开挖面形成高差自重压力,上部软弱土层对桩具有横向挤压作用;压桩机在施压过程中,桩机移位,反复行走、搓支,压桩机自重较大,软土层在竖向荷载碾压下产生对桩的横向挤压。此两种影响在软土层中对桩产生的横向挤压荷载应是上部(桩顶)最大,沿深度衰减,近似于倒三角形颁线性荷载,桩在③-1层较好土层内具有”嵌固”作用,桩类似悬臂梁,桩的变形应是挠曲型的、连续型的。小应变检测桩的裂缝分布范围在桩顶以下1.5m~7.0m,均发生在软土层内,III类桩26根有21根均检测出上下两道裂缝,可以佐证。即使IV类桩也有一根发现上下两道裂缝。当上一道裂缝宽度较大,测试波被完全反射(判断为IV类桩),尚不能说明基下没有第二道裂缝。在现场处理沿管内壁下钢筋笼时未发生阻滞现象,说明桩并未发生折断、错断现象,可以排除桩非外力硬伤。
        3.2 处理方案 关于桩的缺陷,根据以上判断,采取内灌芯棒(钢筋笼)砼的补强措施。19根III类桩取土至缺陷位置以下2m处,IV类桩取土至缺陷位置以下2.5m处,取土后对管孔进行冲洗,回填50cm砂石混合料后下钢筋笼(主筋6Φ18、箍筋Φ8@100),浇注C40混凝土,在桩断裂处浇筑混凝土需延长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我国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
    轨道交通工程中利用竖井施工
    试论道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与
    复合锚杆桩施工成本分析
    试论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问题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试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
    浅谈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