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与施工
论文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梁设计;桥梁施工

  论文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作为现代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在现今的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与基本设计理论,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施工方法。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展开,同时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它具有整体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别是主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少,行车舒适等优点。上述种种因素使得这种桥型在公路、城市和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在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中,常用的有满堂支架法、悬臂法、顶推法、先简支后连续等施工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就近几年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讨。 
   
  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 
   
  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框结构由于跨度小、柱网密,无法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而预应力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预应力混凝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效能,在相同条件下,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小,重量轻、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挠度(甚至无挠度),节约钢材40%~50%,节约混凝土20%~40%,特别在大跨度结构中更为经济。在张拉预应力连续梁桥结构中,结构构件在承受外荷载前,预先对外荷载产生拉应力部位的混凝土预加压应力,造成人为的压应力状态,预加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这样在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拉应力不大或处于受压状态,使混凝土结构不开裂,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结构的耐久性。张拉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将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保证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粘结力时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预应力筋的弹性回缩及与混凝土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同时其具有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抗震性能明显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便于震后加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预应力混凝土由于自重轻,按理含钢量应该少,但由于现在的设计水平问题,此部分并没有减少。反而很多设计含钢量大了,很大程度造成主体结构成本增加。 
   
  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 
   
  (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的内容 
  1.荷载。施工时的荷载条件中,预应力荷载应按扣除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来确定;其他荷载应根据施工阶段可能的最不利荷载情况来定。而施工时的支撑条件应考虑施工方案的具体情况来定,模板周转情况影响施工阶段的结构分析模型的支撑条件与荷载条件的选取。 
  2.极限设计。对预应力板各截面进行多种可能的荷载效应组合的受弯强度设计,计算时要考虑预应力产生的次弯矩的影响。采用混合配筋设置非预应力筋,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和能量吸收,可有效分散受拉区裂缝,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对无粘编者按预应力砼连续结构作补充设计,选取合适的荷载效应值与材料参数,验算抵抗预应力筋失效时连续倒塌所需的非预应力筋用量。 
   
  (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的步骤 
  1.进行结构布置,选取恰当的力学模型。 
  2.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桥梁高跨比,初步选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并进行内力与组合效应的计算。 
  3.主要根据杆件的弯矩分布图形确定预应力筋的索形,并按经验用预应力度法或平衡荷载法初步估算出所需要的预应力筋根数。
  4.进行预应力损失和次应力的计算,验算预应力和挠度控制限值以及正常使用阶段的结构性能。 
  5.按计算的各项控制结果,选择需要变动的参数进行修改,再重新计算。 
  6.根据选定的预应力筋方案计算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按承载能力要求补充普通钢筋用量,按预应力筋的实际方案及普通钢筋的实际配筋直径与根数,计算允许开裂的控制截面的裂缝宽度及构件的挠度。 


  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主要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其施工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施工方法对连续梁桥的内力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构造设计。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
    浅谈修复管道泄漏在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