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p;     4.2 防治措施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要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或片石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5 导管堵塞
        灌注混凝土时,经常发生导管堵塞,问题虽小,但麻烦很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5.1 原因分析 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堵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5.2 防治措施 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匹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不应大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使用气压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压力的1.3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顶口应设置排气孔,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6 钢筋笼上浮
        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钢筋笼整体上浮现象。
        6.1 原因分析 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超过钢筋笼底口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从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6.2 防治措施 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口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6m;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灌注混凝土。
        7 断桩
        桩体混凝土不连续,中间被泥浆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7.1 原因分析 导管底端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被泥浆稀释,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
    浅谈修复管道泄漏在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