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转换层监控技术要点           
浅谈转换层监控技术要点

  摘要:本文结合某小区工程项目,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从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方面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并详细地阐述了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在同一竖直线上,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写字楼,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进行布置,上部小空间,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大空间,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此,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称为结构转换层。现以某小区工程转换层监控过程来谈谈转换层监控要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建筑高度为103.6m,在本工程二层楼面(9.770m)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下部有夹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结构层高分别为4.270m、5.550m 、4.300m。
  转换层设在楼层下不同使用功能转换结合部,转换结合部设在二层4.270m-9.770m标高段,转换层大梁设在9.770m板下,体现使用功能的转换楼层,又作上部结构的“基础”。转换层结构高5.50m,转换层柱、墙、梁、板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工程量约为1800m3。
  二、施工重点与难点
  1、各类构件截面尺寸大,钢筋密且纵横交错,自重大,转换层层高达5.50m,其支模板架为高支模架。下部支模架搭设难度大,梁模板支模搭设难度更大。
   2、转换层下部裙房框架柱及局部电梯井筒体剪力墙在此层收头,上部结构转换及异形短肢墙,所有短肢墙均设置在框支梁上,且轴线有变化,插筋定位难度大,钢筋绑扎比较困难。转换层板厚应为180mm。
  3、柱、梁内主筋直径(28mm)较大,数量较多,钢筋组装层数多,用量较大。
  4、结构转换层部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大,加大了浇筑难度。
  5、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防开裂、养护、监测等要求提高。
  6、下层楼板梁不能承载转换层施工荷载,楼板、梁加固难度大。
  7、由于转换层层高较高,梁跨度较大,截面较高、较宽,梁在楼层平面中纵横交叉比下层梁多,各梁竖向梁底标高不一,梁的宽度高度不一,支模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
  三、转换层重点项目
  1、支模体系
  (1)转换层纵横交叉梁较多(最大跨度梁长7920mm,最大截面为900×2400mm),梁底标高不一,支模前应作好梁坐标定位和标高控制标志。
  (2)根据设计规定,一层为商场楼层,设计使用荷载为3.5N/m2,为此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如下:
  1)转换层大梁底增设八字形斜撑,将大梁自重的重力分解传到钢筋混凝土柱根部和柱体,八字形斜撑排距与梁宽立杆排距相同,间距同立杆纵距,斜撑与立杆或大横杆交叉点必须设置横向小横杆,小横杆应设在斜撑之下。
  2)梁底支撑钢管立杆顶端采用顶托,支撑立杆无对接,梁支撑立杆根部铺设6米长18#@600分布工字钢,使结构板受力达到均匀传递至下层梁。

  2、钢筋锚固和连接
  (1)转换层是上部结构的“基础”,故此,对上部结构的柱、墙立筋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规定锚固长度,才能达到稳定。
  (2)对梁支座纵向受力钢筋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规定所要求的锚固长度,且在边跨端应按规定弯锚,对板筋应锚入梁内或墙内≥LaE,对板内上部钢筋边端应向下弯锚等规定,满足设计要求,使其达到整体刚度要求。
  (3)根据设计规定,梁、柱主筋采用滚扎直螺纹机械连接。
  (4)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不允许超过50%,梁跨内同一根钢筋,柱、墙内同一层同一根钢筋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3、混凝土施工
  (1)转换梁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左右。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
  (2)转换梁和梁柱相交的地方钢筋都非常密集,以至于许多地方都无法插入振动棒,为了保证混凝土进入梁底部,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振动棒的插入地点,振捣范围能否满足振捣要求等。除采用在钢筋下料时流出下料和振动棒位置外,还采用在转换梁和柱相交的地方和转换梁底部用钢管卡出插振动棒位置,浇筑混凝土前抽出钢管,就形成了下料口兼插入口。
  (3)转换梁的混凝土浇注时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般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
    浅谈修复管道泄漏在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