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些赚钱的企业到那时就会不赚钱,有些赔本的企业就可能垮掉。这种情况,对我们国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一挑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不该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呢?该不该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该说加入世贸组织完全是必要的。尽管有这些挑战,从中长期看当然是利大于弊,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因为我们可以吸收国际的资本、技术等等,我们可以扩大出口,但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考虑,仍然太窄了。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看进一步开放以适应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第一,只有开放才能促改革。中国从来都是以开放促改革的。为什么呢?改革可能有假,比如说,几个公司一合并,换个招牌,表面上叫改革,但这是假改革。改革可以糊弄人,而开放是不能糊弄人的。开放是要由外国人来作评价,只能搞真开放。所以说,只有开放,逼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搞假改革,必须搞真改革。这样的话,企业改革就能真正往前进。这一点在兵法上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假定中国的企业不经过这一关的话,老这么混下去,这也叫改革,那也叫改革,拖不久以后就会全部垮掉。所以第一点是开放促改革,这个改革必须来真的。
第二,不改革而开放会带来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对东南亚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受了金融深化理论等等的影响,这方面的确是开放了,但它原有的体制没有改,旧的金融体制没有变,官商结合的体制没有改掉,结果那些国家陷入金融危机。这说明不改革就容易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只有改革以后才能增强抵抗力。所以,我们必须把改革、开放两者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为适应全球化怎样加快改革
既然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那我们怎么加快改革呢?
首先,必须走一条国有经济重组的道路。这就是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只有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才能适应这个变化。我们都知道,国有经济在中国将会长期存在下去,但除了特殊行业以外,纯粹的国有企业将不再存在,多数国有企业将转变成混合所有制、多元投资为主体的企业。重要的骨干企业是国家控股的,这样一种多元投资主体的建立,即意味着国有经济将长期存在,因为重要的企业是国家控股,一般的是国家参股。此外,改成投资多元化以后,企业的决策就会走向科学化。董事会将不是一个面孔、一个声音、一个利益主体了。这样,董事会内部就会有争论,就能作出符合投资者利益的投资决策。现在,资产重组,有些是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采取拉郎配的形式,在国有经济的大框架里面,这个跟这个合并,这个跟那个合并,这叫假改革,这不是真改革,这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以过去日本渔民捕鳗鱼的故事打个比方,日本过去的渔民到海上捕鳗鱼,很多渔民捕的鳗鱼都死了,但有一个渔民捕的鳗鱼都是活的,别人奇怪,为什么他捕的鳗鱼是活的,而我们捕的鳗鱼都是死的呢?他们就调查了水的温度、船上装备、船的型号,通通是一样的,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这个日本老渔民快死了,临终前把他的儿子叫到枕边说:“告诉你吧,我们家鳗鱼干吗都是活的,就是捕了鳗鱼之后,必须丢进一些乱七八糟的鱼,如鲇鱼进去,这些非鳗鱼,跟鳗鱼不是同类的,一进到鳗鱼舱以后,就乱钻乱咬,鳗鱼受到惊动,躲它、防它、也咬它,这样一来,鱼都是活的。水至清则无鱼,舱里的鱼太纯了就要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资产重组中必须把大门打开,让个体的、私营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通通进来,这种资产重组不是政府行为,是市场行为,最后组成的必定是有生命力的企业集团。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有竞争力。既然让各类投资者都进来,就必然包括中国自己的民间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分析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文化转型、文化进化与文化软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GDP的增长
    理学世俗化与南宋中后期诗坛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
    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
    国学文化与青少年综合素质培
    司法的剧场化与公诉制度改革
    证券无纸化与中国证券登记存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