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众人划桨开大船           
众人划桨开大船
   

 宝安,这个名闻遐迩的中国“百强”,“经济强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之时,又响亮提出建设“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以开阔胸襟、锐意改革的气魄,积极探索办学体制的深化改革。“众手捧柴火焰高”、“众人划浆开大船”。如今,宝安社会力量办学正朝着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宝安区社会力量办学已达14所,学生人数达10197人,解决了宝安区及特区内2万多个学位(含中小学幼儿园),占全区公办学校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站在宝安这片沸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回首当年,宝安社会力量办学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它是如何在这方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高瞻远瞩吞纳百川
十多年前,宝安还相当贫困落后,朝朝暮暮,风风雨雨,这里先后有10多万人逃往香港、澳门打工。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教育在躁动不宁中徘徊。当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宝安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撤县建区后,宝安区委、区政府设计了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蓝图。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宝安教育相对滞后,虽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按“三个增长”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缺口仍很大,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引导社会上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到教育上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在制订《宝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指出: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建立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新体制。在以文金水局长为首的区教育局一班人领导下,宝安区教育在不断寻找新出路。事实告诉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宝安要实现“农村向城市化,农业向工业化,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教育就必须打破单一的办学模式,引进竞争机制,公平办学,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只有这样,宝安教育才能成为活水源头。思想达成共识后,这个具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班子率先在全区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

1995年3月,石岩镇政府与深圳光大木业有限公司、妈湾电力有限公司等,在一份联合办学协议上签字:共同兴办石岩公学。至此,全国第一个公办、企办、民办“三办”合一的新型办学模式在宝安石岩镇诞生了。为使山区教育“高速启动、快速发展”,缩短教育发展进程,石岩按市、区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大胆改革办学体制,成为石岩“高起点,高速度”发展教育的启动点。在改革思路下诞生的石岩公学,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办学经费问题,还以其现代化办学条件和教育管理手段,成为石岩的教育“龙头”。

对社会力量办学这一新生事物,宝安区教育局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社会力量办学十六字方针,配合民办学校争取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尽可能提供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石岩公学征得了土地9.8万平方米,东方英文书院征得土地12万平方米。继石岩公学创办后,东方英文书院、华茂实验学校、深圳机场实验学校、宝安三维学校等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兀立宝安大地上。

应该说,宝安教育的决策者们看到了社会力量办学在宝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宝安遇上了难得的机遇。撤县建区,二次创业使宝安的教育建立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上。宝安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强大经济基矗1996年宝安财政收入达9亿元,比建区前的1992年增长3.6倍,工业总产值达162亿元,比1992年增长5.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0.37亿元,比1992的增长近4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私权平等与身份限制——再审
    医疗管理人员保先教育演讲: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