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
,君相贬责他们,反而成全被贬责者的清誉。在不存在“文死谏”的条件下,特别是仲淹本人,成了一面不计升沉祸福,只论是非曲直的大旗。《朱子语类》卷129说,“至文正方厉廉耻,振作士气”,“至文正时便大厉名节,振作士气”,“本朝惟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对天水一朝士大夫名节观的发展和振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有两句很有名的格言,一是人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②*上不怕受罪,而个人操守,则务求清白,这正是合於古代儒家理想的台谏官的楷模。孔道辅的影响虽然远不如范仲淹,但身任御史中丞,距离升迁执政的高官不过是咫尺之近,而他宁愿牺牲前程,也足可称道。

另一个在倡导名节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人,就是欧阳修,他不论在*上和学问上,可以说是全才,是一代宗师。他所著的《五代史记》,如卷32《死节传》,卷33《死事传》,卷34《一行传》等,批判了五代时“以苟生不去为当然”,“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此书卷54又批判了冯道,“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於倒悬,道方自号懗掷蠏,著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事九君,未尝谏诤”,将这个曾“取称於世”的人置於儒家的天平上衡量。欧阳修在庆三年(公元1143)出任知谏院後,③正如前引吕祖谦之说,“台谏之职始振”。

宋人名节观念的强调与台谏官的振职,大致上可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继仲淹和欧阳修之后,如包拯等有骨气的台谏官辈出,无疑是书写了古代监察制度史上的辉煌篇章。宋仁宗懦弱无能,遇大事无主意,其实也是台谏官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人们早已指出,当时许多宰执是由台谏官论罢的。宋英宗时,台谏官围绕着濮议,与皇帝、宰执相抗,由於以前已发表研究成果,此处从略。

二、宋神宗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变法涉及复杂的情况,此处且不论其是非功过,但不少台谏官明知皇帝的意向,却敢於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这正是继承

①《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9《台谏》,卷13《台谏》。此书说:“自仁宗即位,刘中丞(筠)令台属各举纠弹之职,而後台臣之职始振。”与正文所引之说自相 牾。按此制度上的规定,本文主要还是从台谏制的运作考虑,可参见《宋史》卷305《刘筠传》。

②《晁氏客语》。

③《长编》卷140庆三年三月癸巳。



了仲淹和欧阳修的遗风馀烈。司马光为御史中丞吕诲写墓铭说:“前後三逐,皆以迕犯大臣,所与敌者,莫非秉大权,天子所信向,气势轧天下,献可(吕诲字)视之若无睹,正色直辞,指数其非,不去不已,旁侧为之股栗,而献可处之自如。平居容貌语言,恂恂和易,使之不得位於朝,人不过以谨厚长者名之而已矣。及遇事,苟义所当为,疾趋径前,如救焚溺,所不当为,畏避远去,如顾陷阱,惟恐坠焉。”当时的宋朝确实需要整顿和振兴,而吕诲弹劾王安石说:“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①可知其政见是保守的。但吕诲不计较官位的得失,不做苟合取容的事,敢於直率地表述政见,还是足可称道,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名节。

从宋神宗时开始,台谏官作为风宪之地,愈来愈深地卷入了新旧党争。宋神宗的用人方针与王安石不同,王安石主张“一道德”,认为“学不一,异论纷然”,②“若朝廷人人异论相搅,即治道何由成”。“朝廷任事之臣,非同心同德,协于克一,即天下事无可为者”。③但宋神宗其实还是按宋朝的祖宗家法,适当地参用反变法派,以求“异论相搅”。不论是按宋朝的历史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1986年,刘子圣先生从台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