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析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的农村经济和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工作的重心。麻城是地处鄂、豫、皖三省边延的中心城市,全市人口有120万,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农村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一、当前,影响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中不和谐的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贷投资结构失衡。社会资金和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资金严重不足,农业和农民贷款十分困难,尤其在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的农民经济实力薄弱,资金匮乏,还贷能力很不稳定,商业银行不愿将贷款投放给农民。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难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所应有的作用。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尚未向农民开放。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萎缩,服务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和县域的机构逐步收缩,营业网点在近五年内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其中农村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五,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是支农信贷资金紧缺,难以满足农村信贷需求。农村资金原本不足,但是每年又有大量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首先各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主要集中投放于城市和中小型企业,每年新增的支农信贷投入几乎为零。二是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全额上存,未回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农村信用社因多项歧视性政策限制,难以筹集到更多的低成本对公存款。四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规模有限,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信贷需求。LoCalHOsT
四是贷款方式不符合农村信贷实际。目前,在贷款方式上,农村信用社的规定是逐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份额,压缩保证担保贷款规模,逐步取消信用贷款。这项政策的出台对防范信贷风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农村具体情况考虑,设置过高的信贷准入条件,会将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农村工商业者挡在信贷服务之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延续春放秋收的传统信贷思维,贷款期限大多以短期为主,未根据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加剧了清收和管理工作难度,助长了高利贷行为,加大了农户贷款成本。
六是社会信用环境差,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近年来,针对不良贷款规模较大,历史包袱沉重的实际,农村信用社建立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此类政策的出台,一是源于内部监管的需要,二是针对较差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无奈之举。社会信用观念淡漠,依法维权艰难,使农村信用社处于一种被动的尴尬境地造成一部分信贷人员产生了“怕贷、惜贷”思想,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七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全建立。目前农村信用社自身财务状况困难,面对大量的不良贷款,依靠现有的呆帐准备金和自身力量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置风险资产。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旦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在自身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其风险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嫁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信贷资产损失在所难免。
二、构建农村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首先要明确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把农村基层信用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次,应明确信用社的财产的归属,即所有制性质,其资金财产是农民个人所有基础上的农民集体所有制。信用社社员的股金属于农民社员个人所有,集体使用。改革中应尊重农民社员的股权和集体所有财产的所有权。第三,应进一步完善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全等同于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自己的特色。农村金融的治理结构应坚持“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强化社员民主管理。第四, 牢牢把握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以农为本、服务三农”市场定位,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二是将农村发展银行办成真正面向“三农”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过去主要面向国有农产品购销企业,基本不是向农业和农民开放,业务范围狭窄,支农作用不大。改革的重点应大力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性银行,大力拓宽业务范围,从原来单纯的对购销企业发放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转向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个人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金融机构发展,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除对上述的国家金融、集体所有的合作金融进行深化改革外,还应根据客观需要促进多种形式金融机构的发展。把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广泛地吸收到农村,充分满足农村的需要。同时,通过多种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利于开展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激发国有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企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他们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信贷支农资金来源。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制止农村资金外流,以保证农村有足够资金供给。首先应改变吸储上存的储蓄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应继续流入城市。其次,邮政储蓄在县以下农村吸收的存款应直接转存给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统一安排在农村使用。再次,取消对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的歧视性政策,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是继续增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规模,缓解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矛盾。
五是以改善银政、银企关系为突破口,优化经济运行环境。一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二是地方政府要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把支持金融业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浅析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浅析涉外职务犯罪预防
    [法律论文]浅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
    [法律论文]简析制约检察技术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法律论文]浅谈破除制约瓶颈、拓展路径空间,不断开创消防法
    [电子机械]浅析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
    [免费范文]浅析从律师业务的拓展看公证
    [免费范文]浅析实际持卡人不能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
    [法律论文]浅析非法取得死者财物与犯罪的界限
    [法律论文]浅析电动自行车的法律监管论述
    [法律论文]浅析醉酒人刑事责任之中外理论

    免费范文
    普通论文县农电局二00五年工作报告
    普通论文做战略选择请慎重!
    普通论文保持*党员先进性学习心得体会
    普通论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发言稿
    普通论文油田企业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集中管
    普通论文多方论证(APQP/FMEA)小组管理办
    普通论文工厂第一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普通论文税务述职报告
    普通论文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普通论文市建设局关于政风行风效率效能建
    普通论文公司军民共建活动总结
    普通论文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知识管理“随需应变”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公司委员会先进性教育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析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燃气稽查大队二00四年党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酒后》赏析
    普通论文[工程建筑]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管理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区农林农机水利局关于“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个人简历经典模板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牢牢把握全局:论扎实开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父亲在孩子结婚典礼上的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教育系统十大女杰先进事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村党支部先进集体事迹材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女工避孕节育管理规定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
    普通范文[零八零二]银行领导在电子交易中心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某县“十一”黄金周旅游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收购仪式上的讲话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上海知青新春联谊会上的
    普通演讲[商务礼仪范文]商务电话礼仪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县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部门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乡党委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专
    普通演讲[主持词]在学校青年教师婚礼上的庆
    工作范文
    普通党建工会[党会发言]入党积极份子党课学习心得
    普通汇报体会[征文演讲]优异党员表彰大会演讲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英语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质监局2009年度政务公开工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学校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
    普通总结[调研报告]关于赴南昌、昆山、嘉善等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党建工作总结范文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我要安全活动汇报材料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论廉政文化成为机关文化的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市机关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