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技能培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42期,培训农民7.8万多人次。发放“科技便民连心卡”,把科技人员姓名、服务项目、联系电话发放到农民手中,接受群众咨询1.1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250项。
信息进万家。信息是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桥梁。加快实施农村电视“村村通”工程,投资260万元,架设了沐川至高笋、黄丹、茨竹等乡镇的光纤电视主干线,城乡电视普及率达89.5%。发挥涉农部门的信息主渠道作用,培养以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中介组织等为主的农村市场信息员队伍。全县19个乡镇开通了农经网、党政网,建立信息发布栏425个,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了乡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今年以来,发布农产品供求、劳务输出等各类信息3.2万多条,开展信息咨询2.5万余人次。
温暖进万家。温暖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血肉联系的纽带。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分别联系1个乡镇、1-3个贫困村,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2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家庭救助体系,实行建卡救助管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并实行按月施保,将农村80户193人“两无”人员纳入城市低保。投入200多万元为150多户受灾户规划建设住房。全县发放春夏荒救济资金43万元、粮食30吨,干部群众捐款捐物价值24万元,救助特困户2610户5500多人,帮助6000多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救助贫困学生233人。
三、求真务实,创新业绩,“五情五进”工程取得新成效
沐川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近一年来,在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出了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目标。全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4666吨,增长6.1%。1-9月,全县农民现金收入实现1446元,同比增加366元,增长33.89%。
促进了干群关系改善。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了基层,由过去的管理者、指挥官变为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服务员、战斗员,县级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在农村,涉农部门和乡镇干部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在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块,解决各类问题300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
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实施“五情五进”工程,政府加强各部门、银企、政企协调力度,兑付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补偿费600多万元,排查解决农村各类遗留问题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46起;群众信访案件比过去明显减少,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高笋乡静云村村民李桂强是老上访户,十多年不交农业税,在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中,乡村干部与他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交心谈心,为他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带去增收项目,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今,他不仅不再上访,而且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动交清了多年欠交的农业税;在他的带动下,静云村已于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税收入库任务。为了让县委、县政府真实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县委、县政府建立信息“直通车”制度,在全县聘请了23名社情民意信息员,发给他们一定的补贴,让他们提供的信息直达县委、县政府领导,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县乡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