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让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           
让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
【摘要】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喜剧元素; 幽默是一种才华和素养,它以
令人愉悦的方式传达出人的真诚、淳朴和心灵的善良, 使世界充满了欢乐;幽默是自信的表现,是能力的闪光,它综合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性情和境界。富于幽默感的教师招人喜爱,更能对课堂气氛实施有效的调控。在他们身边,学生无形中受到熏染,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关键词】幽默;课堂气氛;东西方差异;互动
  世界上有不喜欢幽默的人吗?说来恐怕很少。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像“春晚”这样的大型联欢晚会上,小品或相声之所以屡屡夺冠,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其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人开怀捧腹,忍俊不禁,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和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震撼着观众的心。
  幽默不仅使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而且还可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对任何一位从教者来说,其实也可以用幽默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试想,如果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总是绷着脸,以一副训教的口气说话,岂不是像列车上碰到一位愁眉苦脸的旅伴,让人觉得大煞风景吗?
1.同样是三尺讲台,东西方站法不同
  如果对教学工作细心观察,会发现,同样是三尺讲台,一些在中国任教的老外们,往往穿着随意,不一定总是正襟危坐,有时兴致勃勃地带着学生们吟诗或做游戏; 有时咿哩哇啦地指挥大家搞活动;有时自己手舞足蹈、连说带唱;有时甚至直接走到台下,随便在教室的某张桌上一坐就讲。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若以中国人的传统眼光来看,是不是有点不成体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许多Chinese students往往在经历了短暂的“不习惯”之后,很快就能习惯起来;不但能习惯,而且还觉得这种授课方式很轻松、很随意,课堂气氛很活跃,与老师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其实,正是“外教”的这些下意识做法,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不拘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不再有什么压力,许多潜能也得到了释放。
     外教的这种授课方式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显然与其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教学理念不同,许多做法就会不同。不管怎么说,在这种课堂上,因其教学风格迥异,占主导地位的是轻松愉快,而不是过分的严肃和拘谨,能让人有新奇感、放松感、随意感,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老师的教学效果,都很容易达到最佳。而且,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teachers能够这么做的恐怕还不能说也相当普遍,热衷教育事业,且性情活跃、活泼者有之,但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都很难在学生面前表现得那么轻松、潇洒。一方面,国情迥异,在教学上,我们的行为习惯恐怕很难也不可能完全变得和“foreigner”一样;另一方面,这也似乎和我们一贯推崇的严肃、庄重,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学传统有点格格不入。于是,曾几何时,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似乎成了他们不仅要非常尊敬而且还十分畏惧的人。学生与老师之间好像总有一定距离,想坦诚、平等地、像朋友似地沟通和交流,仿佛只能“随缘”,并不那么容易,学生不见得对所有老师都能够敞开心扉。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出现这类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难道不值得许许多多的从教者反思吗? 
2.圣人不摆架子,富有生活情趣
     笔者也决不是想提倡那种在学生面前过于随便、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教学态度,也并不反对“师道尊严”。只是觉得作为一个育人者,即使学富五车也别作“圣人”状,如果能自然一些,淳朴一些,再加上幽默一些,欢快一些,恐怕会更受学生欢迎,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级人才”有百利无一害。尤其在“知识爆炸”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想必一个既能忠于职守、认真执教,又懂幽默、会幽默、善于幽默的教师,在学生眼里会显得更随和,更容易亲近,因而也更受爱戴,学生也更容易“亲其师、信其道”。
     其实,以平常心来看,教师(无论什么级别的),也都是富有情感的普通人。假使一味庄重,不苟言笑就有“圣人”之风了,那么做“圣人”岂不也太容易了?须知,圣人与普通人之间其差异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内涵。经验告诉我们,板起面孔施教并不难,难的是在学生面前不温不火,严慈相济,永远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中国的孔圣人就是以当先生为主要职业的。作为儒家学说的奠基者、创始人,他应该是个最严肃、最庄重甚至最刻板的人了吧,然而,真正的孔子却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十分亲切又十分幽默的人。他平时和弟子们说话轻松自然,不摆架子,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威严不可侵犯的“大人物”,留下了许多风趣、幽默的言论。譬如,有一回,他和弟子们谈到自己想到社会上去施展抱负时说:“我总该找个差事做呀,怎么能像一个墙上的葫芦,挂着不吃饭呢?”又有一次,他居然用拍卖的口吻喊道:“出卖喽!出卖喽!我等着有人来买我!” 如果孔子总是一本正经,怎么会留下这些幽默的故事和笑话呢?
3.幽默辅助教学,学生更加尊师
  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 在讲台上历练多年的人都知道,如果教师讲课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课堂就容易死气沉沉,学生亦容易疲倦;反之,如果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兴致勃勃,又风趣幽默,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幽默风趣的课堂,无疑会给学子们带来更多的愉快和轻松感。
  人们崇敬的鲁迅先生,除了文笔犀利之外,其讲课亦很有风趣。1923年,他在北京讲授中国小说史,在分析《红楼梦》的人物个性时,他突然问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林黛玉这个人物,你们爱不爱?”学生们听了一愣,不知如何作答。此时一个学生反问道:“周先生,您爱不爱?”鲁迅若有所思:“我不爱。”学生又问:“为什么?”鲁迅微笑着说:“我嫌她总是哭哭啼啼的。”学生本以为,按鲁迅先生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有一番滔滔宏论,没想到他竟说出这样的大白话,课堂顿时一片笑声,气氛十分活跃。
  日本的大文豪夏目漱石也是个讲课幽默的典型。有一回,他教英文小说,面对着一群学生,夏目漱石开始发问:“这个地方比较难,XX君怎么翻译?”“不明白。”又问一个学生:“XX君怎么译?”“不太懂。”就这样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都说“不会。”这时,有一个学生不耐烦地问:“先生,到底怎么翻译呀?”夏目漱石毫不犹豫地说:“正因为我不懂,才挨个问你们大家呢!”学生们没想到老师会这么说,都哈哈大笑起来!夏目漱石说自己不懂时,神情并不紧张、慌乱,反而悠然自得,他认为自己并非“全知全能”,现场请教一下学生也未尝不可,算得上是一位幽默的老师!
  现代社会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像达芬奇那样的全能式人物早已是凤毛麟角,从教者也很难做到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什么问题都能解答,什么差错都不会出,师非圣贤,熟能全知?夏目漱石坦然的直述,毫无保留的自嘲,以及他对教师权威的否定,并没有使学生瞧不起他,反而尊敬有加。这种教学幽默可谓轻松自然,比为师者硬着头皮不懂装懂要强得多。
4.责罚善用幽默,不必炮打雷轰  
  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如果说学生能够和老师一起研究学问、探讨问题,无疑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大幸事。有的学生甚至在某个方面还超过了老师,这种情况就更令人欣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从长远来看,若学生在学问造诣或科研成就上能够超越老师,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这无疑会给为师者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满足,也是老师的光荣和骄傲。
  但有时,相反的情况也是有的,即个别学生不够踏实用功,甚至连起码的为人处事都做不好,教师忍不住要批评教育,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批评也不见得非得板起面孔,疾言厉色,有时也可以凭借幽默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诚然,对于个性顽劣又不听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强硬的方式,相信这会对他们更奏效,但就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在指出他们的缺点或不足时一般都不必大动干戈,这样做也未必能收到最佳效果。既然可以“笑”着批评,为何非要“横眉冷对”甚至“炮打雷轰”呢?

  清朝时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一看,竟有多一半字不认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就要交卷了,他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明与李鸿章的关系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在卷面上写道:“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因“戚”字不会写,“亲戚”就变成了“亲妻”。主考官批阅试卷时读到了这句话,不禁拈须微笑,然后提笔在卷面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你!”主考官针对这个人的错别字,利用谐音,来了个绝妙的“错批”!既表现了原则性,又极富情趣,同时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了这个想“走后门”的考生。
5.以幽默调节气氛,保持良好的互动
  现代教学提倡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决不能师生各自为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对教法的刻苦钻研和独具的个人魅力。试想,一些真正的“重量级”歌星登台,观众气氛异常火爆,为什么?一方面这些“大腕”本身确实有过人的歌喉和非同寻常的演唱水平,另一方面,就每一次的演出盛况而言,这些劲爆场面也确实反映出了他们对艺术的真心投入。正是由于他们对艺术真心投入,且善于用一些巧妙、幽默的方式和观众交流、互动,因此才赢得了观众百倍甚至千倍的回报。教师的使命是神圣的,用歌星来类比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既然教学是艺术,为师者是否也应该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外修言谈举止,内修人品情怀,每次登台亮相都把自己的最佳状态呈现给学生?
  幽默的素材往往就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课堂上又岂能例外?清代戏剧家李渔说:“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他把插科打诨、巧言妙喻比作“看戏之人参汤”,可养益精神,使人不倦。同理,课堂教学要想使学生不分心、不走神,始终专心致志,兴趣盎然,也需要各种“作料”齐全,然后灵活掌握,适时添加,从而使课堂魅力经久不变。倘若教师不重视教法,授课内容不能贴近年青人的心理和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又缺乏各种各样可滋养精神的“人参汤”,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无从建立,课堂上真正的师生互动也就无从谈起。
  可养益精神的“人参汤”可谓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适当之处巧插一小段抒情曲,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情绪,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心理节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带来良好的课堂效果。抒情曲即与讲课“主旨”有关的富有幽默或传奇色彩的奇闻轶事,如,介绍人物背景时,适当插入一些典型的名人故事或过去某一时代的世俗风情等;阐述一个重要观点时,插入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名言、寄语等;讲解历史事件时,师生共同吟诵一些千古绝句,等等。凡是与主题相关的幽默风趣的做法,都可以采用,都可以看作是“抒情小插曲”,其作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随时都保持着精神上的碰撞与互动。像这种师生彼此呼应,对现实中的许多事情同思考、同赏析,从而在课堂上形成良好互动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若真能做到这样,师生间“亦师亦友”的良好愿望也并非虚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6.结语
  幽默是辅助教学的一剂良方。幽默的标志是笑,笑可以对治疲劳。真正的幽默应包括才智和纯真,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要做到这点,需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许多民间笑话、讽刺小说、喜剧小品、相声等等,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读之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幽默感,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感染力。
  生活中并不缺乏幽默,缺乏的是善于幽默的慧心。常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最上乘的幽默都是从“爱心”里自自然然生发出来的,而非刻意追求,生搬硬造。
  以幽默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学习更加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有些学生之所以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了他们。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虽说幽默并不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心理的一个辅助手段,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若从教者能让幽默成为教学中的润滑剂,则肯定会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其专业学习上的“乐知者”。如果教师能利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感觉轻松愉快,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肯定会更加爱听爱学,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既尊敬又喜爱的人。
参考文献
[1] 赖新元. 教师的语言艺术[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
[2](美)戴博拉·弗恩 著,曹毅然 译.《谈话的艺术》[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梁实秋. 雅舍杂文[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幽默笑话四则2
    幽默笑话四则1
    幽默笑话
    光棍节短信大汇总(幽默搞笑
    幽默雷人校园语录
    经典幽默笑话集锦(二)
    经典幽默笑话集锦(三)
    幽默笑话精选100条
    残忍度排名前九名的幽默笑话
    比冰窟还冷的幽默冷笑话1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