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衷诚伟教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经验           
衷诚伟教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经验

【摘要】   近年来巨细胞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愈小,其易感染性愈高,症状也愈重。肝脏炎症严重者可产生肝纤维化、胆汁淤积、胆道狭窄梗阻甚至闭锁、肝硬化等不良后果。中医属于“胎黄”“胎疸”“黄疸”“癥瘕”等范畴。本病 治疗 比较棘手,西医仅给予抗病毒药和保肝退黄对症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衷诚伟教授潜心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20余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清热利湿、祛毒退黄是其用药基本法则,阳黄责之于湿热毒,阴黄责之于寒湿毒;黄疸较深或不易退者,善用大黄;肝脾肿大明显,桃仁、红花、赤芍为必用之药。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处方时时顾护脾胃和正气,收效甚佳。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医学家; 肝炎,病毒性,人/中医药疗法; 巨细胞病毒感染; 黄疸; 婴儿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婴儿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据报道48.19%~78.3%的婴儿肝炎患儿有CMV感染证据。CMV感染常引起多脏器损害,尤以CMV肝炎常见,临床以出生后黄疸消退延迟,或不退,或逐渐加重,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肝脏炎症严重者可产生肝纤维化、胆汁淤积、胆道狭窄梗阻甚至闭锁、肝硬化等不良后果[1,2]。中医属于“胎黄”“胎疸”“黄疸”“癥瘕”等范畴。本病治疗比较棘手,西医仅给予抗病毒药和保肝退黄对症处理,如干扰素、无环鸟苷等,效果不十分理想。更昔洛伟虽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但长期使用可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已故全国名老中医、中医儿科专家衷诚伟教授潜心研究婴儿CMV肝炎20余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收效甚佳。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胎毒、湿热是致病因素,瘀滞是病理基础

  近年来CMV感染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愈小,其易感染性愈高,症状也愈重。主要的感染途径为:(1)先天感染:经过胎盘或宫颈感染胎儿;(2)产时感染:出生时经产道吸入被病毒污染的分泌物;(3)获得性感染:生后母乳排毒,哺以带毒母乳。由于CMV对肝胆亲和力强,受感染后,可引起肝细胞巨样变,致使毛细管狭窄,胆汁疏通受阻,炎性细胞浸润,肝功能出现异常。一般出生后2周内出现症状,黄疸不严重时常被误诊为生理性黄疸延迟。由此衷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胎毒密切相关,或产时、产后感受湿热邪毒而致。

  “胎黄”“胎疸”“黄疸”等病候,古代医家有许多论述。《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胎疸》指出:“小儿在热,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辨胎黄》云:“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金黄色。”《证治准绳·幼科》说:“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也”。此类患儿皮肤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阳黄之候。《临证指南医案·疸》说:“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湿,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侵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此类患儿皮肤因黄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衷教授指出:小儿禀赋不足,湿热毒邪蕴结肝经日久,脉络阻滞,多伴有肚腹胀满、腹壁青筋、肝络瘀阻、瘀积发黄等瘀血之象。正如《张氏医通·黄疸》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湿热毒内郁肝脾,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渐成瘀积痞块,导致肝脾肿大。若热毒炽盛,内攻脏腑,外窜肌肤,邪正交争,则黄疸迅速加剧,可出现神昏抽搐等危象。

   2 清热利湿、祛毒退黄、消积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婴儿CMV肝炎的湿热毒邪主要侵犯于中下焦肝胆脾胃,故袪邪的途径主要是从大小便而出。二便气机不雍,邪毒出路通畅,黄疸自可迎刃而解。因此,清热利湿祛毒退黄是治疗用药的主旋律,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新生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形气未充,脾运不健,加之孕母感染CMV,内蕴邪毒,传于胎儿,致胞胎失养,胎儿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或因治疗不当,过用寒凉药物,损伤阳气,脏腑机能低下,胎毒湿热内蕴,气机不畅,肝脾络脉瘀阻,易致肝脾肿大,故消积化瘀是治疗本病变通的关键。

  衷教授指出:当孕母体内湿热较重传致胎儿,则发病时湿热熏蒸证候多见,此时热象明显,皮肤黄疸鲜明,尿色深黄味臊,病情相对较急,治宜清热利湿退黄解毒为主。治疗不当或失宜易生变证,如黄疸动风证,可见黄疸持续加深,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或精神萎靡,嗜睡,甚则前囟隆起,角弓反张,指纹青紫,急以清热解毒退黄处之;如邪实正虚,黄疸虚脱证,可见黄疸数天内急剧加重,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萎,昏睡,不吃不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当急投参附汤或参芪扶正注射液大补元气,温阳固脱救之;若患儿热象不显,起病相对缓慢,表现阴黄,发病多与正气不足,或寒湿内甚有关,该型患儿易 发展 或合并淤积型黄疸,肝脾肿大明显,治宜健脾益气利湿退黄,佐以化瘀消积。

  小儿脾胃虚弱,使用祛湿药不应过燥,清热药不可大寒,以免燥烈伤阴,苦寒败胃,克伐正气,处方时注意正邪兼顾。肝脾肿大是常见症状,由湿热之邪阻遏日久,肝脾络脉瘀阻所致。用药时切记,疏泄化瘀不可太过,以防损伤正气,必要时可加扶正之品。

  总之,临证时谨守病机,灵活变通。疾病之初,正气尚可,治宜祛邪为主,或攻补兼施;当黄疸进行性加重,体质逐渐下降,正气不足,则治宜扶正为主,兼以除邪。根据观察,大多数患儿用药1个月左右,黄疸基本消退,3个月左右,肝功能恢复正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病大多数被感染的胎儿出生时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还是少数,但有的感染者在一两年后可发展为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留下后遗症,据统计发病越迟,后遗症可能越多,所以对于发病晚者,治疗用药最好坚持在半年以上,以减少后遗症发生。

   3 辨证用药特点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胎毒湿热有关,因此,衷教授认为清热利湿、祛毒退黄是其基本法则,并随具体病理变化和个体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