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析城市设计与尺度           
试析城市设计与尺度
用地的限高为上限,依照正态分布的规则将建筑高度划分成若干等级,形成理想状态中建筑的高度分布情况。
  然后将目标用地中现存建筑的高度进行统计,得出现实状态中建筑高度的分布情况,与理想高度分同样的等级,并将整个目标用地划分若干区域(划分以单位网格或者其他形式为标准,原则上越细致越好,要根据设计辅助能力来定)。通过现实与理想两种情况按照比例分配,例如在同一块区域,理想高度为h,现实高度为h1,根据城市设计需要而制定的理想与现实状态比例关系a,最后得出叠加后高度H=h×a+h1×(1-a)。这样通过每个区域的逐个叠加,最后得出叠加后的高度分布情况。
  2.2.2.3建筑密度
  中国城市布局一直有背山面水布局的传统。这个传统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也就是建筑密度的调整过程。
  建筑密度越低反映地块中城市开敞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城市周围的环境可以更好地渗透进入城市空间中,即让更多的人享有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再结合目标用地环境的具体情况,最后得出的城市密度理想分布:如从山到水,建筑密度依次降低。
  然后对原始建筑密度进行详细分析与统计,得出现实中的建筑密度分布情况,同样将现实与理想两种状态分为几个等级,再在划分好的每个区域中,通过两者之间所需要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方法同高度分布),最后得出叠加后的密度,并以每个区域中某块面积(随机选取)占这块区域面积的比例的方式来表达,由此可以得出整个地块的密度分布情况。
  2.2.2.4街区尺度
  “空间的封闭程度不但取决于围合形式,同时还取决与建筑高度与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愈近、愈高的建筑所围合的空间,其封闭性愈强;愈低、愈远的建筑所围合成的空间,其封闭性愈弱。”[4]
  而日本学者也在对亚洲商业街区的总结中发现,高宽比分别为1:1、1:2和1:3正是空间感受变化的三个临界点:1:1紧凑的空间感受营造出热闹的商业气氛;在1:2缓和的尺度下创造了宜人的街道;而景观街道的尺度比例适合1:3。利用这个原理,高宽比1:1,1:2以及1:3分别定为商业街道、步行街道以及景观街道尺度的理想状态。
  在对目标用地街道空间进行关于性质与比例的统计后,结合现实状态与理想尺度两者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现状中需要修正的部分,并根据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北京城市经济战略摇摆会带来
    研究高架轻轨对城市景观的影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论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
    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管制政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政府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型式设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