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侯孝贤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           
论侯孝贤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边缘人是对那些在既定体制中丧失了自我认同的人的统称。侯孝贤所理解的边缘与其说是对人的一种社会属性的界定,毋宁说是对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的描述。他把边缘性看作生命的本真状态,看作生活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共同特征。这一独特的视角使侯孝贤电影具有了明晰的叙事立场,即打破边缘人与普通人之间的界限。侯孝贤电影通过去除先在观念的影响、重塑边缘人形象体现出对既定认同框架的质疑和解构。
  [关键词] 侯孝贤 边缘人 视点 价值取向 解构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02
  
  从1980年《就是溜溜的她》到2006年《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执导的故事长片共计18部。以影片《风柜来的人》为标志,侯孝贤电影独树一帜的造型手段和表意方式逐步确立起来。台湾新电影受到70年代末台湾文化艺术界盛行的乡土运动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本土色彩与鲜明的写实倾向。大多数新电影导演热衷于以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托来塑造自己熟悉、关心和热爱的“吾土吾民”。他们在初尝创作的时候不约而同地选取了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为影片的素材。侯孝贤也不例外。随着对人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导演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自己之外的他人。正是借助电影这一独特的物质媒介,侯孝贤建构起人之存在于斯的、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关系,描画出人的本真样貌及生存状态,传达他意欲言说的人生真相。
  一
  在谈到其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类属问题时,侯孝贤明确地将他们划归到边缘人这一群体,他说:“我的创作焦点是存在的个体,就是生命的本质,存在的个体打动我,所以我拍的都是一些边缘人,一些小人物。”[1]
  边缘往往意味着与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习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或者生活方式之间的“离心”关系——无法完全参与其中,总是逾越、背离、抗拒或是逃避。在社会学范畴里,边缘人最初被用来指称介于两种非同质文化之间的人,特别是那些在异文化环境中生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文化传统的人,比方说难以适应异域文化的移民或者殖民地的居民。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一个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文化转型同样使一部分成员处在新旧交替的夹缝中无所适从。边缘人这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