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解构管理学理论的大师:杰弗瑞.菲佛           
解构管理学理论的大师:杰弗瑞.菲佛
所以,有人批评这一理论过多地关注组织权力而忽视了组织的其他方面。
  从组织的资源依赖出发,菲佛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组织权力方面,1993年,菲佛出版了《权力管理:组织中的政治与影响力》(Managing with Power:Politics and Influence in Organizations)。此后,他关于权力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2001年,他又出版了《权力:为什么总是掌握在部分人手中》(Power:Why Some People Have It And Others Don't),研究为什么有人有权、有人无权的现象,反驳那种“别人行,你为什么不行?”的论调。
  正是组织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使菲佛对管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组织的环境差别极大,克服依赖的措施多种多样,即便是看起来普适性的管理原理,能否在不同的组织中产生同样的效用?有些组织能够成功地扩展自己的权力,有些组织则惨遭失败。许多学习管理的经理人,在商学院记住了某些管理的教条而忘记了特定组织在资源依赖方面的特殊性。由此,他开始对商学院的教育方式乃至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开始提出疑问。2000年,菲佛与萨顿合作出版了《知行裂隙》(The Knowing-doing Gap: How Smart Companies Turn Knowledge into Action,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尤咏译本名为《管理者的误区》),剖析了经理人在所知与所行之间存在的裂隙。许多时候人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在实际中却不去那样做。包括商学院的教授们,课堂讲的头头是道,自己当了领导人却不能把自己的知识用在实际上。各种管理培训、信息,大量的图书、文章,很少能对管理者起到实际作用。于是,菲佛和萨顿提出了如何实现知行转换的设想,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此后,菲佛一边继续思考管理活动中的知行关系问题,一边对现有的管理教育进行批判。2002年9月,他在管理学会主办的《管理学习与教育》(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杂志上发表《商学院的终结?成效不足,养眼有余》(The End of Business Schools? Less Success Than Meets the Eye),对MBA教育提出批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探讨关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
    浅析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现
    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
    试论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相关
    浅谈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
    浅谈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
    浅谈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