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台湾政治转型的条件与路径           
台湾政治转型的条件与路径
特别是整合本省精英,借以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但这种努力没有成功。反对论文联盟wWw.LWlm.com派利用国民党政权政策调整,乘机扩大影响和加强社会运动,迫使国民党进一步退让,进而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矛盾,造成执政精英分裂,最终引发了政治转型和政党轮替。
  
  基层选举与自由民主论述:
  台湾政治转型的条件
  
  地方自治体制和自由民主论述,是台湾民主化运动存在并逐步发展的重要制度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
  尽管台湾在20世纪下半叶实行了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1949年5月~1987年7月),但台湾地方自治体制始终存在。这种地方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宪政体制因素,为以地方、基层为基地的“党外”民主运动和反对派活动提供了有限的法律依据和合法保障。这一条件为反对派充分利用,以仅停留于形式上的、有限的法律权利为依托展开合法斗争,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把那“一张纸”演化出生命,形成了司法制度所无法约束的广泛的社会运动,最终促进了法律制度的改变,迫使国民党当局解除“戒严”。
  此外,尽管国民党深受苏俄影响,在政治理论上有以“军政、训政、宪政”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和调整,但其基本理念和论述形式,仍然不能完全脱离西方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观念。加之,国民党政权出于反共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在意识形态方面不能公开背弃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教义与论述。在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国民党的以“戒严”为体系的统治实践之间存在着强烈冲突,从而削弱了国民党统治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同时加强了反对派的道义力量。
  
  社会运动、法律诉讼、
  地方选举:台湾民主化路径
  
  社会运动、法律诉讼、地方选举,是推进台湾民主转型的三大路径,其中地方选举是最重要和关键的路径。从总体上看,台湾民主转型是以选举为中心展开的。选举推动是台湾民主转型的基本特征。
  台湾的民间反抗一直存在,但最终促成民主转型的政治反对派凝聚于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主要由反对国民党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和代表本土族群利益的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给我报报”:恶搞台湾政治二
    一个场外人对台湾政治的观察
    浅析台湾政治“秀”化之成因
    台湾政治走向的结构分析
    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
    胡锦涛主持中共政治局经济工
    走向全球政治舞台的胡锦涛
    巴拉克·奥巴马:他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