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主义到国际主义 |
|
|
从民族主义到国际主义
1939年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前往陕西黄陵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昭告列祖列先,立誓明志。国民党政府也在祭文中立誓,“国人齐起”,“还吾故土”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虽有磨擦冲突,但是,为炎黄子孙的共同民族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自觉地把阶级利益统一在民族利益的大局之下;国民党政府则坚持民族气节,选择了顺应时势与民心,从而使两党合作坚持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 三 “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及时制止了王明的“左”倾路线,纠正了把中间派别看作是“最危险的敌人”的错误。为组织千千万万民众,组织浩浩荡荡大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广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周恩来等以个人名义给各党各派各界的代表人物广泛地写信,仅毛泽东写的就有70余封。中国共产党把中间势力作为抗日的重要力量,积极争取 “联镖并进”,携手抗日。 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重要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之合作抗日。举其要者,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致信蒋光鼐、蔡廷锴,指出:真正之救国任务“为联合一致之最大努力,方有彻底完成之望”,“为达推动全国(包括南京在内)进行真正之抗日战争起见”,特向光荣的十九路军提议“订立抗日救国协定”。[10]有强烈抗日要求的东北军、西北军,被国民党政府所迫与红军交战,自觉没有出路,游离于拥蒋与反蒋,联共与反共之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途径与他们建立联系,周恩来亲自到东北军驻地与张学良彻夜长谈,毛泽东则派特使给杨虎城送上亲笔信,表示“倘得阁下一军,联镖并进,则山河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全军之力”[11]。终于促使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6年建立。四川地方实力派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原先积极拥蒋 [1] [2] [3] [4] [5]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创作观的社会文化语境 下一个论文: 易卜生年:民族主义VS世界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