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易•系辞上》)是先秦儒学的基本观念。它的意思就是天地万物的运行具有规律性和秩序性,宇宙是和谐的统一体。可以看到,这样的叙述还有很多,“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之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莱亡”。“列星随旋,日月递熠。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论文联盟*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二)人身的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和谐:身心和谐
  先秦儒学认为身心和谐是人最理想的人生存状态。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体现和谐性的心性修养方式,从而使得人能达到身心和谐。孔子认为人要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就要把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天下之定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荀子认为人要靠自身的修为来达到身心和谐。“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荀子•修身篇》)。

 (三)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人际和谐
  孔子用“仁”来统一各种德行,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以“仁”为核心来实现各种道德要求的统一。他把“仁爱”看作是人与人之间获得安定、团结、友爱的最高准则,主张从“仁爱”观点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希望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达到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根
    先秦语言哲学的流派分野与共
    试谈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论荀子对先秦儒家传统的突破
    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
    简析先秦儒家孝道在传统社会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
    浅论先决问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