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本文简述“性恶论”对荀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并阐述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性恶论;“伪”;教育思想
  “人性”是战国时期学术讨论的重要话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人性本善,人是由于后天的不同发展才有了善恶之分。孟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可以说是当时的主流观点。而同样是儒家学者的荀子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弃恶扬善”。
  一、性恶论与教育的关系
  为了证明“性恶论”的正确性,荀子从人的生理欲望和物质欲望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在《性恶》中,他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由此可见,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众多恶性,如果任其发展,那么社会必将无礼义廉耻、忠信辞让。
  《性恶》一文中荀子提出一个“伪”的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成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指人生而有之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恶的,这一事实是人无法改变的;“伪”是指人后天养成的品行和习惯,这些是经过人的思考的行为,是人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与“性”相反,“伪”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也是可以人为地改造的。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伪”,“性”和“伪”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就人之善。这也正是《劝学篇》劝学的目的,也就是说,“人性本恶”的观点是荀子&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习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
    试论荀子、韩非子的人性论与
    论孟子与荀子殊途同归的向善
    论荀子的礼法统一观
    论荀子对先秦儒家传统的突破
    论荀子的礼法统一观
    浅谈孟子和荀子人胜论酌比较
    论荀子的礼法统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