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发展新探索 |
|
|
变革的渐进结果,“务农”就是就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民”要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就必须有职业吸引力,比如应该让从事该职业的人得到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工资报酬;需要平等的社会待遇和地位,比如税费政策;享有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提供的各种就业、医疗、养老的保障等。在推进农民职业化分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数量的减少,才会有农村社会的真正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这是农民身份职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同时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二是调整生产资料结构,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庄园式”农业生产与经营,鼓励农业能手适度规模承包农村耕地、山林、滩涂等自然资源,从选种(养殖)、收获、包装、加工销售到农用物资的购买,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先进技术、机械化作业进行运作,实施企业化式的标准化管理,利用其生产辐射作用带动农业区域化生产规模的扩大。三是健全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再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政府要建立并完善劳动力流动市场组织体系及调控和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消除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四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利用税收、信贷和价格杠杆等手段,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构建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主体;根据地区经济情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建城乡一体、产学研、农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或发展农业资源型加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农村土地股份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农民职业化,三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有机联系。当前苏南农村出现的“三化”趋势,虽然刚刚开始,但无疑是基层和农民的首创,是基层积极探索和农民意愿选择的结果。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三化”最终是否代表苏南农村发展的新方向,需要实践的不断完善和理论的总结创新。我们相信,苏南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有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也有希望率先破解“三农”难题。 上一页 [1] [2] [3]
|
|
上一个公文方案: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 下一个公文方案: 怎样才能使公开栏一目了然
|
|
|
看了《苏南农村发展新探索》的网友还看了:
[企划方案]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构建方案 [企划方案]工业园办新农村帮扶方案 [计划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法律文书]农村建房施工承包协议书范本 [法律文书]农村果园土地转让承包合同 [合同范本]农村果园土地转让承包合同 [活动方案]农村公路管理软环境建设工作措施 [活动方案]学习新农村建设指导方案 [技巧经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交流材料 [技巧经验]创建新农村工作经验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