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公文方案 >> 公文写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人的管理逻辑(2)           
中国人的管理逻辑(2)
·正式组织里的“非正式组织”
在中国的各类组织管理中,制度规章设计的结尾处,总要添加一句“其他特殊情况,另行处理”等类似字样。与其说这是为制度管理开了一道后门,还不如说是制度管理向礼制管理的妥协。
这个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中国传统的商业或企业组织里,“非正式组织”繁多。中国传统商业、企业组织的规章制度,之所以屡屡被违反和突破界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特殊身份和特殊群体的存在——这些特殊的个体或群体,存在着某种特殊性,所以当他们违规时,就可以从轻发落甚至是免予处罚。
这导致了中国企业一个特殊的管理现象出现,即:组织里的“非正式组织”,已经不是在无形中被动形成,而是成为了一种主动创建——当一个管理者提拔干部时,他并不会仅仅依据业绩能力来选择,而会首先考虑对自己忠诚可靠的人,由此加大自己在组织里的权威和对抗制度的力量,而被提拔者也总是公开宣称或是默认“我是某某的人”。所以,在中国的各类组织里创造“非正式组织”,总是显得非常轻松和易如反掌。
这让我们看到了制度本身的脆弱性。中国商业或企业组织的制度成熟过程,往往并不遵循从制度形式主义到制度实用功能的过程,而是随着时间流逝和组织的成熟,逐渐演绎成了正式制度与潜规则齐头并进、同时成熟的局面。
稳定和谐大于效率绩效
“效率”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现代企业组织认为“效率来自竞争淘汰”,因此,淘汰、取代和流动成为了效率管理的关键词。但是,中国传统商业、企业组织管理,却认为“效率来自稳定和谐”,甚至于不知道“效率”为何物?!
·“组织效率”来源的根本性差异
100多年来,在中国人的眼里,凡是取得商业成功的优秀企业,从来都不是制度最完善、流程最科学、效率最大化的企业,而是组织凝聚力最强大的企业!换句话说,中国人认为组织的稳定性,要比组织的效率性重要得多;没有组织的高度稳定,也就没有中国人眼里的所谓组织效率;而组织稳定的最高境界,就是组织处在和谐的状态。
在百年现代西方企业组织管理历程中,从早期泰勒的科学管理,一直到今天哈默的流程再造,无人能够逃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分工说。但百年中国商业、企业组织管理的历程,却延续了“愚公移山”所隐喻的精神动力说,“榜样力量、积极主动、大公无私”等词语,是中国企业组织最经典的效率实现语言。
中国人相信,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美好高效的组织必然会出现。正是依据这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逻辑思维,百年中国商业、企业组织的管理,走向了一条与科学理性截然相反的管理之路,即以挖掘、鼓动、激励个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主旨,通过每一个个人、个体的积极主动奉献工作,达到组织系统性、整体性的效率出现;而每一个个人、个体,只有在放弃了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遵循利他主义的原则,才有可能出现积极主动、无私奉献的精神与行为。
·“稳定和谐”的中国组织管理最高原则
一个典型的西方企业组织,它的组织管理最高原则就是实现最高效率和效益;但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组织,它的组织管理最高目标却是组织高度稳定、和谐。
事实上,对于中国传统组织管理来说,轻视甚至是蔑视效率,是因为它所遵循的组织管理最高原则,本来就不是组织的效率最大化而是稳定和谐最大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组织的稳定,就没有组织的一切,这是一种管理上的因果逻辑。
稳定原则下的组织运行机制,就是高度的集权组织结构。或者说,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是为组织稳定而特别设置的。所以,千百年来,中国组织管理的头号难题,是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性——人海战术、高度集权、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事实上,百年中国的商业、企业组织管理,一直围绕着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进行。在西方人看来,组织的混乱来自于组织结构、流程、职责的混乱不清,所以他们才把组织像切肉片一样的切割成分工、层次和流程。但中国人却认为组织的混乱并不在于组织形式和程序的混乱,而是在于人的价值观的混乱,西方这种割裂组织的做法,正是中国人力图避免的。
·规模膨胀是组织稳定付出的代价
很显然,中国传统商业或企业组织管理,为了追求组织的超级稳定和谐,也为此付出了组织规模膨胀、效率低下的沉重代价。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同等行业产品、同等技术设备、同等生产规模的企业组织,中国企业的规模,总是比西方企业规模大得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组织规模边界,早已不限于赢利性的生产经营领域,而是延伸到了创建自属的、非赢利性的学校、医院、食堂、浴池、幼儿园等领域——虽然这与中国政府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密切相关,但从企业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中国的企业组织创办与生产毫不相干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其隐含着的潜台词是说:当你一切的个人生活都必须依赖组织时,你对组织的信任和依赖也就达到了极限;而这种个人依赖组织的极限,恰恰正是实现了组织所期望的高度稳定目标。
中国企业组织的规模不当,它的基本认知逻辑是:个人对于组织的依赖程度越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就越高;而个人对于组织依赖的程度,取决于组织提供给个人的物质与精神保证——显然,这是来自组织稳定的管理逻辑认知。
·个人对于组织归属感的期待
追求组织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组织成员的配合——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对于组织归属感的期待,使得组织稳定变得容易起来。
也许,在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组织成员,像中国的企业组织成员一样如此强烈的需要组织归属感了。在中国,即使是企业组织里最底层的员工,都不会仅仅把自己视为简单的用劳动换取酬劳的人。事实上,在他们的潜在意识里,总是将“组织”当作“家”。假如组织没有期待中的那样完美无缺,假如组织管理者没有达到想像中的德才兼备的理想标准,那么,抱怨、抵触和偷懒便会接踵而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公文方案:

  • 下一个公文方案:


  • 看了《中国人的管理逻辑(2)》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文书]中国联通校园迎新计划书
    [计划方案]大学生中国象棋比赛活动方案
    [技巧经验]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
    [合同范本]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租赁合同
    [合同范本]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救助合同(1994)标准格式
    [合同范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舶保险保险单
    [技巧经验]新中国60周年党员执政经验启示
    [合同范本]中国银行长城国际信用卡(商务卡)领用合约
    [合同范本]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产品责任险条款
    [企划方案]中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范例

    公文写作
    普通公文方案冬储期间铁矿粉市场走势分析
    普通公文方案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
    普通公文方案党员党性分析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综合办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
    普通公文方案存货购入过程中发生短缺毁损时如
    普通公文方案×法院在2007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
    普通公文方案全县“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
    普通公文方案培训管理者须知
    普通公文方案关于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的
    普通公文方案提高执政能力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普通公文方案父母致词
    普通公文方案教师节致x镇全体教师的慰问信
    公文方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楼盘推广建议书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单位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文明委关于建立未成年人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在县委常委先进性教育现
    普通公文方案[计划方案]关心下一代工作计划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刑事附带民事诉状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个人简历(销售)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新春对联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双节”文化活动
    普通范文[演讲稿]教师创先争优演讲稿范文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民政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政府实习报告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工商系统学习2010年中央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应对金融冲击做好思想政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中秋晚会致辞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银行)科级干部竞聘演讲稿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公司总经理在春节酒会上的
    普通演讲[活动致辞]学院领导学位授予仪式致辞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班
    普通演讲[主持词]学生新年联欢会主持词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统一石化:终端梦实现还有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建议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11年销售主管工作计划范
    普通汇报体会[工作体会]电力三节约合理化建议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工商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基层法律服务所创先争优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抢抓有利时机大招商、招大
    普通公文方案[企划方案]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书法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乡党委维稳工作情况汇报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市商贸流通工作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