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
★★★ |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
|
|
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视为己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先在实验班开展小范围的语文学科的研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后,开始在其他班级推广。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这两年,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新旧课程比较中看教学失误”、“全人教育观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等主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并扎实开展好每月一次的形式多样的课题组活动:“一课三上”研讨活动、“青年教师会课比赛”、 “教学沙龙:我的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评课比赛”。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教科研氛围愈加浓郁。 3、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实验目标,我们首先加大了师资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活动,铺设一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广阔通道,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其次,我们以强化子课题组、备课组的建设,积极推行课题研究行动化的工作策略,建立了立体式活动机制,全面推进课堂结构、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的优化与改革,逐步形成了“重情感、重个性、重自主、重探究、重实践”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特色,初步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 六、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在课题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我组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以“五重”促“五性”的课堂教学特色建设研究,并建构了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评价框架。 1、以“五重”促“五性”,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认识和把握有效学习方式为价值取向,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五性”,逐步建构了以“五重”为主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特色,旨在以“五重”促“五性”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五重” 学习方式的“五性”:重情感体验性、重个性独特性、重自主独立性、重探究主动性、重实践问题性 (1)重情感——激活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 体验使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情感”,就是强调教师要巧用有情、有趣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各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学生”这一角色,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重情感”还强调教师必须具有民主教学的思想和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和信赖学生,师生对话平等而互敬互爱;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与独特体验,努力树立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精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凭借教材解读,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使每个学生衷情于学习,热爱于学习。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走进课堂必须达到四有:有爱心、有童心、有微笑、有*。一句话,“重情感”就是以教师的真“情”激活学生的真“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体验,在体验中学会追求成长。 (2)重个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重个性”,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源头来自于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教学有“个性化”的感同身受,对学生的个性了然于胸,他们才会懂得去真诚地、善意地对待个体差异,呵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心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才会萌发教师的创造力量,萌发课堂的生命意义。 因此,诱发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需要用教师的个性来唤醒学生的个性,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面向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教法和学法适应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倡导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解读,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鲜明独特”的自我。 (3)重自主——展示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创造各种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自主”,让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转化。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我们不必怀疑学生与文本有独立对话的能力,而应当很好反思是否给予了这种“独立性”生成的机会与环境。所以,我们向教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有”要求: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目的是要强化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信心,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无数次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向学习的独立与发展。 (4)重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重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层次教学法,即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断地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教材寻求理解,再感知教材重点,寻求发现和质疑,然后共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上一个范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下一个范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
|
|
看了《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网友还看了:
[范文大全]乌骨鸡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大全]县级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大全]房管局信息中心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总结 [范文大全]肉羊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大全]校长在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毕业致辞 [范文大全]甘草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仪式领导讲话 [范文大全]学习研究励志演讲稿 [范文大全]2012年最新研究生入党申请书 [范文大全]2011年检察院研究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范文大全]在加强新形势下工商联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