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摘要:本文通过对遭受汶川地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砌体结构的震害,针对概念设计、构造、未成年人保护、楼梯间等问题,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版条文及08年修订版变更条款(以下简称《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原因,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汶川地震 概念设计 构造 未成年人保护 楼梯间
        0 引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
        在这次地震中,“89规范”之前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直至倒塌;90年以后建造的建筑大部分作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在极震区,有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倒塌了,可相邻的砌体结构却“裂而不倒”。本文依据《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原因,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1 抗震设计应重概念、轻精度
        地震作用计算是依据当地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对应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的设计取值来计算的,原本就是一种数学上的精似计算,想得到精确准确的计算结果是非常困难的。
        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设计时只靠提高地震作用来提高抗震能力,结构的各构件将需全面增加材料,增加投资,不符和我国国情;而提高抗震措施,着眼于把财力、物力用在增加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上,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1.1 结构体系合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2条3.5.3条规定,不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砌体结构,均要求结构体系完整,传力路径明确,但在设计中,为满足建筑师的创新突破,结构设计以拆柱子、开大洞、砌体结构中大量钢筋混凝土构件承重、转角开门窗、楼梯间凹凸于建筑转角等作为代价,结果破坏了结构整体性及传力路径,在地震中率先破坏导至结构失稳坍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围护墙和隔墙(不包括轻质隔墙)不合理布置,可使结构形成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的薄弱部位而引起倒塌,(上下楼层的数量相差很大导致上刚下柔;墙不到柱顶,形成短柱剪切破坏);
        目前的学校建筑因建筑构造要求及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多采用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结构抗震计算时,此体系结构对抗震有明显的不利因素,高烈度区的横向层间位移难以满足规范要求而倒塌, 
        1.2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此次地震发现,在高烈度区理论上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倒塌的,而抗震相对较差的的砌体却也有裂而不倒的;甚至个别私人建造的砖木结构的住宅都完好无损;同一地点,同是砌体教学楼,有的损坏严重,甚至倒塌,有的却表现良好。这就是多道抗震防线起了作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3条对结构体系提出了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对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具有重要意义。
        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圈梁虽然不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承载力,但作为砌体的约束构件,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在大震作用下,作为“第二防线”延长建筑物变形时间,约束紧箍建筑物裂而不倒,保证居住者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框架结构,尤其是教学楼这种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灾区临时图书馆信息
    香港工程师重访汶川地震灾区
    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的筹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
    招投标竞争:汶川地震灾后部
    多层砌体房屋在“5.12汶
    西安地震与汶川地震无关 高陵
    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
    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