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
|
试论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
|
|
摘要:乐清市是浙江省县域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其吸引力越来越强,使更多的同类企业加入到块状经济中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目前,乐清构建了以电器、企业停工停产,市场上一些产品供不应求,给社队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乐清全县陆续办起采石场、蛎灰厂、修建社、鞋业社、成衣社,逐步发展小五金、小电器、小塑件、粮食加工和服装皮革等行业。从区域看,“最初的出发点”有柳市、北白象、湖头、茗东等乡镇。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企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成份。1990年的质量危机② 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使乐清市民营经济走上了健康的快车道。 从产业发展看,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得益于工业园区的创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乐清市各乡镇纷纷组建工业园区,使小型化、多元化的块状经济在乐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993年以后,乐清沿104国道线,建立了63个工业园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使之形成一条“工业走廊”,推动了区域块状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2000年开始,乐清又对各类工业园资源进行整合、调整、撤并,集中力量建设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7个产业功能区。表11反映了乐清市县域工业园区的分布情况。近年来,传统产业、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上了日程,其又将进一步推镇域经济发展。 从城镇发展看,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多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994年11月,浙江省提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1995年国家体改委批准温州市龙港镇(苍南)为首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随后柳市镇(乐清)等三个乡镇被列入国家级试点镇。lOCalHOSt1999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温州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推进小城镇发展。之后,浙江省各级政府把小城镇综合改革的重点引向中心镇的培育壮大上,通过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口、产业集聚功能,增强城镇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2007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在选取的第一批141个省级中心镇中温州市占据15席,其中包括了乐清市的虹桥镇、柳市镇。2009年6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意见》,柳市镇位列其中。历年来,乐清市政府坚决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并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根据乐清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形势,乐清市在县域发展战略上从20世纪90年代“三廊一港”向“三轴三区、三线并进”,“一心领先、三组并进;两带融合,三群竞发”,“一心两翼”依次演进。1998年乐清市出台了《乐清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制定了《乐清市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上级的有关决定,对虹桥镇、柳市镇等乡镇进行强镇扩权式改革,2007年修订了《乐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乐清市出台了《柳市镇强镇扩权改革实施方案》,对柳市镇进行了“镇级市”试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集聚,其推动了四大集镇等中心镇的发展,但政策上的区别对待使中心镇的发展得不到更大支持。 综上所述,乐清市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处于镇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促进了镇域经济的极大发展;政府的干预特别是政策支持或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激励了镇域经济。 四、结语与展望 本文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乐清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镇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其中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促进了地区经济的极大发展,而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激励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诚然,均衡是非均衡这一发展过程的最终要求,但“只有经过非均衡发展过程,才能达到高水平、高效率的空间均衡”(曾菊新,1996)。在乐清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要经历非均衡,然后才是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空间均衡。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政府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干预作用。 : [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编委会.乐清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内部资料)[r],2004. 卢道典,袁中金.苏南小城镇发展分化与整合模式研究[j].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7). 陈秀山,石碧华.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0,(10). 潘光勋.温州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9,(10). 陈显秀,林瑾瑜,孟莹.乐清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对策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5,(10). 李王鸣,王纯彬.“温州模式”主导下城市化地区弱中心现象分析[j].城市规划,2006,(6). 乐清市县志编纂委员会.乐清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李利群.乐清经济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1978—2008)[j].乐清理论,2009,(1). [10]乐清市发展计划局.规划课题集(内部资料)[z],2003. [11]林元旦.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及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12]钟有林,李霁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求索,2009,(1). [12]卢正惠.区域开发——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3). [14]王冬敏.明天的乐清更美好[n].浙江日报,2008-12-11. [15]周晓丹.1亿到1 000亿[n].浙江日报,2008-12-11. [16]周晓丹.乐清民营经济年弄潮年领跑[n].浙江日报.2008-12-11. [17]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乐清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94—2009)内部资料[z],2009:7. [18]乐清市发展计划局.规划课题集(一) [1] [2]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试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全民体育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与作用初探 下一个论文: 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
|
|
|
看了《试论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刑罚区分之必 [法律论文]试论扣缴义务人刑事的责任的几点思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商业贿赂行为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试论审判实务视角下的分居制度构建 [法律论文]试论布依族习惯法的变迁与发展 [法律论文]试论环境利益与环境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