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面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武汉城市圈应该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在构建“两型社会”过程中,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中部发展的战略支点。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中,从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出发,在中部地区选择一些层次较高、内容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全国改革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湖北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更因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及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业区域,构建“两型社会”具有先天优势。

武汉城市圈发展概述

对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而言,获批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在武汉城市圈这个平台上,建立“两型社会”试验区,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新型社会的发展状态,推广新型社会的实验结果,实现武汉经济的腾飞。
“两型社会”是武汉乃至湖北成为“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湖北已发布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3年内,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产业对接及市场、道路、通讯、管理五个一体化。LoCaLhoSt武汉通过产业对接和辐射,把周边城市连接起来,这种辐射,最初由武汉1+8城市圈内逐渐可以扩大到省内,与湖北另外两个有实力的城市襄樊、宜昌对接,形成大湖北城市圈概念,然后辐射到中部邻省,并与西部成渝城市圈、关中城市圈遥相呼应。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武汉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铁道部计划投资1000亿元,其中武汉就占了500亿元,现在三大火车站都在新建或改造扩建中。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已经完工,到第三航站楼完工,年吞吐量可达4000万人次。未来,更多途经武汉的高速公路要建成通车,武汉中部交通枢纽地位将更突出。

打造武汉城市圈内布局合理的经济结构

武汉是中部惟一的副省级城市,“一城独大”是武汉城市圈有别于其他城市圈的显著特征。武汉虽然“大”,却缺乏中心城市应有的经济聚散功能,城市的综合功能比较薄弱。“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
然而,近年来武汉的传统优势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力逐步下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大;圈内的知名品牌产品很少;九大城市间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不明确,存在同质竞争;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差距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发展。
武汉城市圈在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仍会受阻。从市场主体户数(包括企业和个体户)这一重要指标来看,无论是注册资本金和户数,还是市场主体总量,重心仍然明显向东北部倾斜,而西南部呈明显弱势,这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仍将持续,不利于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武汉城市圈内多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同时,各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不太明确,城市间缺乏协调和合作机制,这是武汉城市圈当前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而这也是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推进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两型社会”建立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调环境保护,着重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从当前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走生态型路线,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也符合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绿色科技为动力,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就具体途径而言,本文认为,首先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和工程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大工业结构调整,设立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逐步扩大节能、节水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其次,要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立“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无害化”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最后,应大力发展和应用绿色科技。突破传统的科技进步方式和思维,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存,立足丰裕、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取向;建立绿色科技的自主创新体系,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优先解决影响我国生态与环境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退化区域;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生态产业和环境基础设施链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体制的改革创新

武汉城市圈构建“两型社会”的综合试验改革,着重解决的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走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这在全国各个城市并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与经验,所以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改革中建立符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改变传统城市化道路中以制造业等重工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建设以更强调第二、第三产业为龙头的新型城市化,即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其二,武汉城市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很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
    [法律论文]试论对宜城市人民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思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新型城市化发展”之我见
    [法律论文]试论城市规划视角下公民权利保障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城市外来女性犯罪及社会预防
    [免费范文]从“边缘人”到“新市民”: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的
    [经济论文]城市物流发展概念与政策问题的关系探讨
    [今日更新]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论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理性利用评价体系
    [今日更新]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试析港口工程投标报价要点
    普通论文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与运营实
    普通论文中国纺织业创新联盟的构建与生态
    普通论文黑龙江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普通论文社区服务业发展目标\路径与政策
    普通论文关于完善我国消费税的思考
    普通论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国时代
    普通论文论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与经理
    普通论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济核算的
    普通论文我国进口贸易发挥技术溢出效应的
    普通论文论我国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技术贸易
    普通论文中国特色改革战略:路径选择与设
    论文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创业投资体系在湖南新邵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新闻写作基本要领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群众路线”:民主形态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析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 .
    普通论文[材料工程学]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中秋节祝福短信大全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关于新准则下无形资产审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财政局发展纪实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镇2009年党务政务公开工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收银实习报告范文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办公室实习心得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老话题与新要求——保持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乡镇学第三批学习实践科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对企业拆旧招投标工作中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汽车维修公司年终总结会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中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新年祝辞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商务部门主任竞聘演讲范文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基本建设与资产会计竞聘演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街道办事处主任新年献辞
    工作范文
    普通党建工会[党会发言]民主生活会党性剖析材料
    普通总结[自我鉴定]公务员培训自我鉴定
    普通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开展第四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党员,一盏永不磨灭的灯(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康不德 :免征农业税之后应
    普通汇报体会[思想汇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思想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都是名称惹的祸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县交通局四五普法检查验收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企业坐班领导工作会议制度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全市总结表彰暨全民创业
    普通汇报体会[学习体会]粮食管理质量部门学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