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1]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1]
就无法回收的“沉没成本”,而其复制成本或者边际成本非常之低,在复制软件方面几乎为零,必要时,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可以大幅度降价,保持庞大的销售市场,排挤竞争对手。因此,市场的规模和占有率是第一位的,生产者必须进入国际市场。   

    信息产品的技术标准最为重要,生产者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的推广,通过技术和设备的专用性,把用户长期锁定于自己的产品系列中。技术标准必须是国际通行的。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国际性的。

    信息产业起源于本世纪初的无线电,发展于50-60年代的半导体。日本在70---80年代成功地把美国创造的电子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在家用电器和汽车等方面,对美欧占据了优势。80年代初期,日本总体科技水平已超过了欧洲,接近了美国。1983年日本在159项关键技术中,有39项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有38项水平相当,只有16项落后。日本小汽车成本,在1980年是3000美圆左右,美国为4700美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80年代中期,占据了50%的国际市场;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和建筑机械,在世界市场的价格比欧美产品低25---30%。60年代日本的主流产品是钢铁,船舶;70年代是家用电器,80年代是汽车和电子产品,皆领先于世界潮流。然而在90年代的主流产品个人电脑,通信产品,和信息产品的增殖性服务方面,却明显缺乏日本的参与。在80年代末期,日本信息产业战略有误,把主要研究力量投入大型电脑,而美国却大力发展起个人电脑。

    由于在领先产品方面的错误选择,日本就难以参与新经济的国际化分工。美国直接选取台湾,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为合作对象,以台湾和新加坡生产一般电脑部件,韩国生产半导体的记忆部分,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生产低档的周边产品,本土的英特尔控制核心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微软控制软件,利用英特尔和微软控制的技术平台周期性提升电脑性能和硬件需求,进而与英特网等最新的信息技术结合,左右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形成了“温特尔平台”: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结合,微软占领了90%以上的软件市场,英特尔占领了80%的芯片市场。

    温特尔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企业生产模式。视窗与英特尔结合带动产品档次提升,造成整个产业的所有企业和供应商,服务商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大幅度提升,核心企业只要控制技术标准,就可以控制整个市场的利润流向。它包括两个革命性变化:第一,合同生产网络: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生产及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序委托给合同制造网络方去管理,公司放弃生产,集中力量开发和市场营销,可以得到80%的利润。美国大型电脑公司已经将电脑部件交给台湾生产。温特尔模式意味着几家控制关键技术的公司可以形成一个实质的卡特尔,垄断整个市场。拥有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公司,可以利用垄断优势,不断推出新产品。

    日本在信息产业落后于美国10---15年,不仅在硬件方面落后,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没有形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的机制。美国的研究机构,风险资本,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形成良性自我循环机制,硅谷等地的研究成果得到风险资本资助,形成产业,全面进入商业应用,获得回报后,在股票市场上筹资。日本却被政府官僚体系控制了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缺乏活力和创造力,企业管理制度如丰田模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农林院校《政府经济学》教学
    北京城市经济战略摇摆会带来
    低碳经济战略下环境服务市场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分析及启示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西柏坡公路隧道工程太阳能照
    试论经济型数控车床典型故障
    2011社会经济分析报告
    日本经济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