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清热祛湿法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损伤的影响           
清热祛湿法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向飞,王静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法(肠涤清灌肠液灌肠+肠炎清1号灌胃)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黏膜损伤、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1只,先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不予造模;剩余的43只大鼠予造模后,第3天随机抽取2只解剖,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剩余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肠涤清组、肠涤清+肠炎清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各10只。造模后第4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其余三组分别给予肠涤清灌肠、肠涤清灌肠+肠炎清灌胃、SASP灌肠+灌胃,疗程2周。分别从大鼠的一般状况、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及病理形态变化、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变化来观察清热祛湿法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UC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和其他两个

  Key words: The method of removing heat and dispersing dampness;  Ulcerative colitis (UC);  Changyanqing 1;  Changdiqing fluid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活动期UC的病机特点以大肠湿热为主,治疗当以清热祛湿为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肠涤清灌肠液和肠炎清1号方已在广东省中医院使用近十年,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型UC疗效显著。为探讨清热祛湿法(肠涤清灌肠液灌肠加肠炎清1号方灌胃)对UC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该方法对实验性UC大鼠黏膜损伤、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1只,体质量为200~230 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2,粤监证字2007A003。

  1.2  药物肠涤清灌肠液:由黄柏30 g,败酱草20 g,大黄20 g,地榆30 g,白及15 g等药物组成。购于广东省中医院,由广东省中医院制剂部煎制,每剂煎150 ml备用,密封保存,温热后灌肠。
   
  肠炎清1号方:由黄芩10 g,黄连10 g,白头翁15 g,秦皮10g,木香5 g,芍药15 g,蛇舌草20 g,炒当归5 g,元胡15 g,甘草5g等药物组成。购于广东省中医院,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制成中药配方颗粒,加开水溶解后配制为含生药1 g/ml溶液,置4℃的冰箱保存备用,温热后灌胃。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文号:国药准字H31020450),规格:每片0.25 g。用刀片轻轻刮去外层包衣后研为细粉,用蒸馏水配成30 mg/ml的混悬液,置4℃的冰箱保存备用,温热后灌胃及灌肠。

  1.3  试剂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批号为[107K5008],分子量为:293.2,浓度为5%,购于上海Sigma-Aldrich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80412;丙二醛(MDA)测试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80524。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80530。

  1.4 仪器高速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生产的LD4-2A离心机;组织匀浆机;宁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玻璃匀浆机;光学显微镜:Motic公司BA200型。分光光度计:UV-750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大鼠分组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1只,采用架式笼养喂养。先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不予造模。剩余的43只大鼠予造模后,第3天随机抽取2只解剖,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剩余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空白组)11只;肠涤清灌肠液灌肠组(简称肠涤清组)、肠涤清灌肠液灌肠+肠炎清1号灌胃组(简称肠涤清+肠炎清组)、SASP灌肠+灌胃组(简称SASP组),每组10只。

  2.2  造模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将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0.3 ml/100 g),固定于鼠解剖台上,将一直径2.0 mm长约11 cm的橡胶输液管,由肛门轻缓插入深约8 cm,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100 mg/kg TNBS+50%的乙醇溶液0.25 ml)缓缓注入到大鼠肠腔内,再注入少许空气,提起大鼠尾部,倒置30 s,使造模剂充分渗入大鼠肠腔。让动物保持平躺自然苏醒,各组大鼠苏醒后正常饲养。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毛发光泽度、大便性状以及活动情况。

  2.3 给药方法按照公式:大鼠用药剂量(mg/kg)=5倍成人用药量(mg/kg),各组动物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从造模后第4天开始用药。第1组为正常组:每天定时用生理盐水灌肠,2 ml/200g。第2组为模型组:每天定时用生理盐水灌肠,2 ml/200g。第3组为肠涤清组:每天定时用肠涤清灌肠,2 ml/200 g。第4组为肠涤清+肠炎清组:每天定时用肠涤清灌肠,2 ml/200 g;肠炎清1号灌胃,2 ml/200 g。第5组为SASP组:每天定时用SASP灌肠,2 ml/200 g;同时配合灌胃,2 ml/200 g。上述用药皆1次/d,治疗均为2周。

  2.4  取材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0.3 ml/100 g),迅速剖腹,腹主动脉取血2 ml,离心后置-80℃冰箱保存备用。将距肛门12 cm长的末端结肠取出,沿肠系膜缘剪开肠腔,用冷生理盐水冲洗肠内容物,将黏膜向上展开,肉眼观察黏膜损伤并进行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的半定量标准参照 Vilaseca[2]等制定的评分标准(见表1)。再取病变最明显处2 cm左右,放至-20℃冰箱速冻,然后移至-80℃冰箱冷冻保存。最后再留取各组大鼠结肠病变最明显处组织若干,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以备制作病理切片。表1  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标准(略)

  2.5  检测方法SOD、MDA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由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病理切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制作。

  2.6  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的一般性分析及统计推断: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0.05。所有计量资料均用 ±s表示。若数据符合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若数据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活动正常,反应灵活,毛色光润,饮食正常,大便呈颗粒状,无稀便及脓血便。模型组:在造模后的第2天即出现稀烂便,随后相继出现黏液便、脓血便,伴有反应迟钝,不喜活动,倦怠懒动、毛发凌乱、拱背、饮食饮水减少、体质量减轻,甚至死亡现象。到实验结束时,仍排稀烂便。3个用药组:在用药1周后大鼠黏液血便逐渐减少,活动逐渐增多,饮食饮水量逐渐增加,其中以肠涤清+肠炎清组大鼠症状改善最为显著,实验结束时,部分大鼠已排颗粒状大便。
  
  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有5只大鼠死亡,肠涤清组有1只死亡,肠涤清+肠炎清组有3只死亡,SASP组有2只死亡。其中肠涤清+肠炎清组有2只大鼠是在灌胃过程中窒息而死,立即打开腹腔观察,发现肠外壁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纵行剪开肠管,局部肠壁略厚,可见散在糜烂、浅溃疡,周围黏膜略充血、水肿,已无较大较深溃疡;由于所配制的肠炎清1号药液较黏稠,在灌胃过程中误入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考虑死亡原因与UC本身无关。其余大鼠均死于“巨结肠”或腹泻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

    造模后第3天从43只大鼠中随机抽取2只解剖,肉眼观察到结肠黏膜表面充血水肿、糜烂、点状或片状出血、溃疡形成。光镜下可见大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溃疡达黏膜肌层,证明大鼠UC模型造模成功,可以进行本实验研究。

  3.2  结肠黏膜损伤及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3.2.1  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大体情况: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皱襞纹理清晰,未见炎症、糜烂及溃疡;模型组大鼠病变结肠外壁与周围组织黏连,肠壁明显增厚,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及溃疡;其他3组大鼠肠壁黏连情况减轻,肠壁增厚较轻,黏膜轻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肠涤清+肠炎清组充血水肿最轻,已无溃疡,具体各组大鼠CMDI比较详见表2。

  3.2.2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病理形态正常组:大鼠结肠四层结构清晰,黏膜上皮完整、连续,腺体排列规则、分泌功能活跃,未见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反应。见图1。

    模型对照组:结肠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灶性糜烂及溃疡,有的溃疡深达肌层甚至穿孔(可见溃疡底部有渗出物、大量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少量瘢痕组织)。黏膜层变薄,黏膜腺体有不同程度破坏,黏膜及黏膜下见大量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浸润,黏膜下层局部充血、水肿。见图1。
   
  3个用药组:溃疡较浅表或无溃疡,溃疡旁上皮修复明显,腺体增生活跃,隐窝、肠腺及间质可见较多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见图1。表2  各组大鼠CMDI比较(略)

  3.3  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结果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检测结果见表3。表3  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检测结果比较(略)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与正常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④P>0.05;与肠涤清组比较,⑤P<0.01,⑥P<0.05,⑦P>0.05;与SASP组比较,⑧P<0.01

  3.4  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DA含量结果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检测结果,见表4。表4  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检测结果比较(略)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与正常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④P>0.05;与肠涤清组比较,⑤P<0.05,⑥P>0.05;与SASP组比较,⑦P<0.05

  3.5  CMDI与SOD、MDA的相关性分析CMDI与SOD、MDA的相关性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CMDI与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SOD活力呈负相关(P<0.01),SOD活力越高,黏膜损伤越轻;CMDI与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MDA含量呈正相关(P<0.01),MDA含量越高,黏膜损伤越严重。见表5。表5  CMDI与SOD、MDA的相关性分析(略)

  4  讨论

    TNBS和乙醇联合造模时,在乙醇灼伤结肠黏膜后,TNBS与组织蛋白的赖氨酸ε-氨基团结合,成为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与半抗原结合的动物自身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炎症主要位于黏膜层,亦可累计黏膜下层,较少深达肌层。本实验中,分别运用肠涤清灌肠液灌肠、肠涤清灌肠液灌肠+肠炎清1号灌胃、SASP灌肠+灌胃法来治疗活动期实验性UC大鼠。治疗2周后,结果表明3种治疗方法皆可减轻CMDI,尤其以肠涤清+肠炎清组疗效最为明显(与其他3组比较,P值皆<0.01),在观察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方面,运用药物干预治疗后,结肠黏膜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溃疡变浅变小,炎症细胞减少,证明运用中药综合治疗UC疗效确实。

    至今为止,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已有研究证实氧自由基与UC的结肠组织损伤密切相关,SOD活力下降,导致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对细胞的保护减弱,同时MDA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强,进一步加剧对细胞的损伤程度,这是导致结肠炎症及溃疡形成的一个机制,因此本实验选择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匀浆中SOD活力、MDA含量来评价药物治疗作用。研究发现,造模后模型组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匀浆中,SOD活力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相关报道的实验结果相一致[3,4]。通过药物干预治疗后,3个用药组中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活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肠涤清+肠炎清组SOD升高和MDA下降最为显著(与其他3组比较,P<0.05或P<0.01)。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及结肠组织中SOD活力与CMDI呈负相关(P<0.01),MDA含量与CMDI呈正相关(P<0.01)。

    本研究结果提示,UC的发生发展与SOD和MDA异常有关,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变化能反映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肠涤清+肠炎清组可显著提高大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结肠黏膜炎症,显示岀中药辨证论治、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优势。提高SOD活力及降低MDA含量是清热祛湿法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其原理可能是清热祛湿中药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结肠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稳定细胞膜,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从而增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促进炎症和溃疡的愈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本实验条件所限,并未复制出大肠湿热证模型,故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说明临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涛,谢建群.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4):240.

  [2]Vilaseca J,Salas A,Guarner F,et al. Dietary fish oil reduces progression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lesions in a rat model of granulomatous colitis [J]. Gut,1990,31(5):539.

  [3]马春曦,李志晋,詹丽英,等.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中MDA、SOD、损伤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4.

  [4]杨辉.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大鼠模型MDA、SOD、IL-6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7,30(4):54.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清热祛痰止咳法治疗支气管扩
    清热利湿祛瘀中药经直肠给药
    正交实验法优选清热利咽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