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谈论“万里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           
谈论“万里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
广泛、结构优化,高学历与高职称比例大幅度提高。然而,他们虽然踏人了“万里”这条新的河流,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传统观念的惰性、利益机制的刚性驱动等交织在一起,固有的一些观念仍未彻底转变,叶公好龙的现象时常发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不少人时不时地流露出怀故恋旧的情绪,有的甚至抱残守缺,成为新体制的羁绊。改制前的阴影与来自传统高校教职工的思维定势是学生德育工作创新中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通过改革摆脱旧观念、旧模式、旧体制的各种束缚,创新学生德育工作,特别是教育集团要求的创新、创业、创造和全面素质教育。这既是万里模式的优势,也是万里模式的特定要求,如果连在这方面都无法突破,那万里模式就很难获得完全成功。著名科学家杨福家院士认为,一个学校的好坏关键看她给学生提供的机会的多少。如何让全体教职员工形成这样的共识,是学校德育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文化碰撞与潜在冲突应该说改制后留任或新加盟我校的教职工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有强烈的改革欲望、有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和以生为本的职业态度。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个人经历与文化背景迥异,存在着产生碰撞和冲突的可能性。如何将优势整合,做到1+1大于2又是一个挑战和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从理论上说,相异的文化如果融合得好,便具有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是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源泉。而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做到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地避免异质文化之间可能产生碰撞与冲突,实现和谐发展与个体优势整合,收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实际上也是万里新的管理文化和新的德育工作机制培育与形成的过程。
  3.减人不减事的工作要求浙江万里学院经过改制,精简了机构,裁减了冗员,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人了生机与活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基本而又首要的前提,才发展形成了“万里模式”。实际上,这个模式的内在要求是减员增效,通过改革减少自耗,整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减人不减事的理想目标,展示高效、精干、务实和领导就是服务的全新形象。如何在学生德育工作任务加重却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闯出一条新路,又是一个必须面对和顺利过关的挑战。
  4.不同的工作起点与相同终点的评判标准即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用精英化阶段的衡量、评判标准,特别是以传统核心高校作为参照系数来衡量包括我校在内的所有高校的教育与教学工作,这显然是一场十分不科学、绝对不合理的竞争,但这又是无法逾越的一个阶段。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录取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确实与别的高校有不可比性,但我们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万里模式”恰好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证和非常充分的改革机会。不过,我们也冷静地看到,如果按照精英教育格局下的评判标准,我们学生入门时的文化成绩与学习品质等都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大差距,而最终社会将以划一的标准不加区别地予以对待。这也是德育工作需要解决与回答的问题。
  5.后勤社会化与德育空间的异动传统高校的后勤都由学校自己举办,这样做虽然成本较高,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梗阻。但是,在这样的体制下,后勤毕竟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必要时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实行行政干预来达到某种目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人,各个高校相继组建了后勤服务集团或总公司,原来意义上的关系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不再象以前那么紧密了,但隶属关系仍然没有改变。而我校作为按照全新的体制与机制运行的高校,没有也不能再走老路,所以实行的是彻底的后勤社会化。这是高校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正处于摸索与完善阶段,许多工作尚不成熟,在推进的过程中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考验。
  三、万里办学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初步实践
  以上所论已经充分表明,在万里办学模式下,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除了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社会文明一体化、知识信息网络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共性因素外,还存在与学生德育工作相关联的主体对象、客观条件、软硬环境和目标任务等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及时作出科学的回答。我们的初步探索和主要体会是:置身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必须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市场经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尽快构建起大德育框架,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和人文精神育人。

  1.实行全员育人实行全员育人不仅是由教育规律所决定,更由“万里模式”所要求。两者的一致性使全员育人和谐地统一了起来。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高校教书与育人是分离的,分别由两部分人员来完成。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学教师要做别的事情,大学生不需要象中学生、小学生这样来管。而当事实并非如此时,就出现了专职做学生工作的人员,久而久之,出现了教书与育人两条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试论“和谐世界”理念在台湾
    “万圣节”活动策划
    “万圣节”10条相关材料(中
    试论“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
    论“十二五”期间的行政体制
    谈论图书馆信息资源对大学生
    论“国学热“背景下的大学语
    试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论“赔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