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120例干眼症临床特征分析           
120例干眼症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0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和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干涩感(88%)、异物感(84%)及眼疲劳(81%)为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40岁以上泪流量异常人数增多,不同年龄组泪流量SchirmerⅠ与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辨证分型以肺阴不足型为主(41%),其次为气阴两虚型(23%),肝肾亏虚型(22%),阴虚湿热型(14%)较少。[结论]临床上辨证论治干眼症时,应多采用滋阴润肺、养阴益气及补益肝肾方药为主。

【关键词】  干眼症 辨论论治 肺阴不足 气阴两虚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量异常和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1]。本文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眼科门诊的12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干眼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3例,男∶女为1∶3.4,年龄22~73岁,平均(47.5±25.5)岁。

  1.2  方法

  1.2.1  眼部检查 ①泪膜破裂时间(BUT):滴2%荧光素于下穹窿部,轻揉上下睑,使其弥散分布,观察泪膜破裂时间,取3次的平均值。②泪流量( schirmer Ⅰ):用市售试纸条(天津晶名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一端5mm处折叠放入下睑外1/3结膜囊内,双目自然闭合5min,从折叠处计量其湿润长度。③角膜荧光素染色(FL):将2%荧光素钠滴眼后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角膜病变程度的测定:角膜病变划分法,裂隙灯下观察,将角膜病变面积划分4等分,每一个等份都是0~3分,0分无染色,1分为少许点染,2分为较多点染,3分为块状染色,最后将各等份的分数相加,满分为12分。

  1.2.2  干眼症诊断标准 (参照刘祖国《干眼的诊治 》制定) ①主观症状(必需):干涩感、眼疲劳等;②BUT;③schirmerⅠ,④FL。结果:(1) BUT≤5秒,1+2就可以确诊;(2)BUT≤10秒,1+2+3或1+2+4才可以确诊。

  1.2.3  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症状分为 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2.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 肺阴不足,② 阴虚湿热, ③气阴两虚,④肝肾亏虚。

  1.2.5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干眼症的症状及体征的出现频率  眼部症状有干涩感的106例(88%),异物感101例(84%),视力疲劳97例(81%),视力波动79例(66%),流泪39例(33%),眼红37例(31%),烧灼感36例(30%),痒感34例(28%),眼部有黏性分泌物者32例(27%),畏光16例(13%),眼部刺痛者12例(10%),眼部伴有睑腺炎症,囊肿,睑缘炎5例(4%)。其中有两种以上症状者118例,占98%。全身症状及体征有口干93例(78%),神疲乏力31例(26%),头晕耳鸣,腰膝酸软26例(22%),失眠多梦者25例(21%),大便干结23例(19%),关节疼痛者17例(14%),烘热感13例(11%),盗汗9例(8%)。舌苔情况:舌红少津49例(41%),舌红苔薄白28例(23%),舌红苔薄黄17例(14%),舌淡少苔17例(14%),舌淡红苔薄白9例(8%)。

  2.2  干眼症主要症状分布  干眼症患者主要症状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与年龄没有关系。查x2界值表,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程度比较(略)

  2.3  干眼症眼部检查情况   BUT≤1Os者120例(100%),角膜染色(FL)阳性者57例(48%),其中角膜染色评分0~3分有32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
    2011竞选县委办主任精彩讲话
    2011乡党委副书记竞岗精彩演
    医保中心2011廉洁自律工作汇
    2011区畜牧局服务民生工作汇
    2011平安夜的祝福短信
    2011社会经济分析报告
    2010年浙江省高考二三类作文
    2009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
    2009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