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贫富差距与教育公正的相互关系           
贫富差距与教育公正的相互关系
机遇就越多,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也就越高。早期的学校教育已拉大了学生们日后的发展状态。起跑线的不同,导致某些个人一生的努力也追逐不上别人现有的优秀成果。日本能在二战后的废墟上迅速崛起,就是实施了教育立国的战略,其中公正教育是其根本之举,教育公正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充分发展的机遇,让每个人内在的潜质得到了充分展现。2004年北京市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而且,前者收入增幅高于后者。
  4.教育不公造成了公民劳动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差别,会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公和财富分配不均
  对于每一位普通的个人来说,素质的高低必然会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公平,就使得农村和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很难从社会的底层进入到社会的中层和高层,成为一种无法跨越的鸿沟,增加了贫富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区域和阶层矛盾埋下了隐患。所以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于坚持教育公正。同时有资料显证教育不公正会埋下社会犯罪的隐患。美国一项凋查显示,在1992年的任何一天中,18一34岁男性辍学者中几乎有四分之一处于坐监狱、缓刑事或假释伏态,但他们只占该年龄组高中毕业生的4%。我国的犯罪率居高不下除了受家庭等客观原因之外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是导致社会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 教育 公正
  
  解决教育公正的根本措施是缓解贫富差距。近年来,我们国家也是采取了大量的各项措施花大力气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加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西部大开发”等。这些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让 经济 的 发展 来带动教育的发展。国际上为了解决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矛盾,缩小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贫富差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贫富分化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关于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已有诸多成熟论述和成功经验,本文不再赘述。但是本人认为缓解贫富差距是解决教育不公正的根本途径。
  其次要不断的完善教育立法,以促进教育公正,国家的教育立法是解决教育公正的有效途径,具体细节的实施也是通过立法来得到保证的,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于以制裁和打击,以 法律 作为实现教育公正的坚强保障,树立教育部门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让人民在教育中、教育公正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得到个人更有利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区域间、城乡间的分配不均衡的现实,这与教育的价值相违背,教育的价值基础就是公平。因而政府应该把“无差别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 科学 地制定教育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修订,为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的规范和依据。尽量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不要让个人与个人之间在起点上就不平等。法律与政策的完善是保障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教育健康的发展手段,只有法律与政策的真正推动才能保证促进教育公正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与进步。
  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所以绝对的教育公正是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之间又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在大力处理贫富差距问题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我们的教育公正问题,最大程度的去改变我们教育不公正的问题,妥善的处理贫富差距问题与教育公正问题。教育不是产业,也不是产品,不能随着市场经济的 规律 来任意左右,这样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危险的。
  
   参考 文献 :
  [1]赖光洪,宋秉斌.从教育公平视角看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继续教育研究,2008.
  [2]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9).
  [3]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4]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5]燕农.“最牛高三班”反证出教育不公.广州日报,2009-07-1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女性教育不是差异教育而是差
    浅议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
    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
    谈我国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对产
    浅析缩小贫富差距与和谐社会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
    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的问
    试论经济差距\产业集聚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