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试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 企业 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们瞩目的焦点。虽然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均衡年度收益,增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等,有利于进一步激励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但因盈余管理有悖于财务 会计 信息的质量特征,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过度的盈余管理是有害的,因此必须积极防止其滥用。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
        1.新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考虑改进收益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在确认的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性,得出的会计收益存在人为调节的成分,缺乏客观性。由于企业的盈利信息与现金流动信息是密切相关的,可考虑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结合起来,即所有的收益都应充分考虑现金基础的合理成分,若现金流入存在不确定性,就不能确认为收益。
        2.会计准则的制定部门应谨慎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并完善披露要求。第一,准则制定部门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使会计准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但这并不是要求会计准则应对各类具体业务在全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做出完全一致的规定,而是应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所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使某一企业只能适用于其中的一类情况。第二,随着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新问题会不断涌现,需要会计准则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不断完善。
        二、完善财经法规制度,改善企业外部投资与融资环境
        1.要对财经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 法律 法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才有资格配股或增发。这些规定导致了巨额冲销和“6%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补充和完善。除了上述依据外,还应辅以其他指标,如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数据等。建立一个多参数控制体系、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务,以减少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
        2.完善现行的信贷评估指标体系。为了减少企业债务安排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应当完善现行的信贷评估指标体系,在重视会计数据量化指标的基础上,适当考虑非量化指标的作用。在量化指标方面,除了继续以流动比率等财务报表的量化信息为参数外,应当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增加产品创新与成长业绩、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等指标,以鼓励企业管理当局注重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在非量化指标方面,还应当考核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水平、发展前景等,以更加全面地、公平地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不甚完善,从外部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育完全、运作规范的股票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尚未形成,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基本还是政府任命的。从内部来看,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惩作为资产终极所有者的国家独立在企业外部,《公司法》所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也远未发挥作用,董事会、监事会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经理层控制了会计信息系统,而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不得不听命于经理层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因此,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必须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要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关系。还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评价不应仅停留在硬性的财务指标上,而应当综合企业各个方面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改革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同当期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制度。可以借鉴外国的认股权计划,将经营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避免短期行为,又消除了公司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应做好利益的分配,尽量建立市场化、动态化、长期化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公司的管理当局持有本公司股票比较普遍,但持股数量偏低,起不到约束作用,为此,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如利用发行或配股中的余股,设立股权奖励“基金”,使之成为管理人员的股权来源。同时辅以非货币激励方式,使 企业 管理当局能够充分得到与其经营业绩相匹配的荣誉。这样,才能促使经营者追求真实业绩,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试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
    试论道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与
    试论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问题
    试论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相关
    试论利用新型纤维形态分析仪
    试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
    试论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
    试论如何确保工程里施工物资
    试论桥梁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