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间词·人间辞——王国维的心理活动探索           
人间词·人间辞——王国维的心理活动探索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发表,《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境界说”等美学、文学理论,则将中西美学、文学思想“化合”,他提出的“成大学问、大事业之三境界”内蕴深邃,至今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境界说”成为《人间词话》乃至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他在《人间词话》中形成了真景物与真感情,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隔与不隔,出与入等命题。
  单以“境界说”而论,王国维结合了中西方美学、文学思想而最终强调的其实就是一个“真”字,所有的命题,都围绕着一个“真”字来展开,他认为,能表达真性情的是美,能把真性情主观地表达出来还是客观地表达出来是美,表达手法如何更深刻地展现出人的“真境”是美,他对这些美分层推演,把抽象的感觉形成具体的认识,既展现了他不断探索的思想过程,也显现了他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让人感受到他那毫不含糊的治学态度,体现了研究者自身的真性情,没有真性情,如何能体验真性情?说到真性情,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后主格外推崇,其实,也展现了他自身心理活动的一个侧面: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国破家亡的沉痛,在逆境中尚能放言无忌,保持本我,竟使生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晚清,有着相同的赤子之心,处于逆境中的大学者王国维对李后主的遭际感同身受,跨越历史的他在李后主词中读出了相同的感受,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一瞬间带来的美,相对与李后主同时代的词人,在王国维的心中已然分出高下: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对李后主词中所展现的率真敢言,敢于咀嚼罪恶那种深刻的自省和感慨,王国维谛听而倾倒,他认为后主的心情是“血书”,表达的是一种升华了的大沉痛,作为同样生逢乱世,看不到出路而又有沉甸甸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层修养的文人,他们的灵魂在“真”与“美”上得到了跨越时空的泣血碰撞。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对李后主的钟爱,到了连晚清词人周济说一声“破衣乱头,不掩国色”都不行的程度。因为周济(一字介存)在他的《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所以王国维就认为这是把李后主的词放在了温、韦之下,是颠倒黑白。说温的《金荃集》和韦的《浣花集》怎么能有李后主的堂庑大气呢?!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其实,周济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对李后主也是非常推崇的,只不过就词风而言做了形象的比喻,但王国维却不喜欢听他用“粗服乱头”来形容自己喜爱的作家,是王国维性格里面主观、固执、率真的一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他必然能够倾洒自己的全部关注、心血和生命,这既是他成为大学问家的前提,也是他今后悲剧命运的伏笔。
  解读《人间词话》,除了别具一格的评论和对比,通读两宋六朝之词的才情,呼之欲出的竟然是王国维的“伤心”,无论对李后主,对苏、辛,对秦观和小晏的评说,都使人感觉到了他的“伤心”:伤心人解伤心语。他的评说竟成了他忧郁性格的反衫,这些忧郁症状会不会是他日后纵身向水中一跃的前奏,不得而知。
  
  二、人间辞:惜吾道不敢惜吾身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就如这封简单的遗书一般,一生简朴,不慕荣华,专心学术的国学巨子,于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鱼藻轩昆明湖留下遗书自沉,终年五十岁。对于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后人评说纷纷,莫衷一是,时至今日,其影响可见一斑。
  从心 理学 的角度讲,王国维是具有忧郁气质的学者,与他熟识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都充分展现了在那个时代他那悲观的人生态度,不断求真而又不断受挫的心路历程对他个体行为的影响。
  当年,清华四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先生曾致家书给其女儿梁令娴,谈及王国维之死:
  “静安先生自杀的动机,如他遗嘱上所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才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却甚好),也还可说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只因通信有‘此间是地狱’一语,被暴徒拽出,极端捶辱,卒致之死地。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
  作为与王国维同为20世纪中国文论先驱的梁启超先生,在家书中王国维的描述也符合王国维的性格特点:敏感、自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悲观。梁对王国维之死惋惜至极,他对自己的女儿这样高度评价王国维先生说:“此公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对他的聪明才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他的固执和偏激无限感慨。
  清华四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对自己的文化挚友王国维的自沉作了具有影响后世的分析评价:
  在其《<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以下简称“《挽词序》”):“或问观堂先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时间词研究综述
    信赖利益:法律在要约人和受
    信赖利益:法律在要约人和受
    企业形象与文化落地——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