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回顾与评介——AICPA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的研究           
回顾与评介——AICPA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的研究
标。“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和第3号都没有从什么是公司会计目标或公司会计目标应当是什么开始”。(5)其实,从假设为起点还是以目标为起点,是人们探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两条不同的思路,当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赋予会计研究部的研究使命是以假设为起点,进而研究普遍适用的会计原则,作为会计研究部的主任,Moonitz带头执行这一任务是他的职责。何况,在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中,Moonitz也提到了会计的目标,不过他用的术语不是目标(objectives)而是职能(Functions)。Moonitz从会计职能(目标)给出了新的会计定义:“会计的职能是(1)计量特定主体持有的资源;(2)反映在这些主体中资源的要求权;(3)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和权益的变动进行计量;(4)确定(分配)特定的时间分期的变动;(5)运用货币当作共同标准来表示前述事项(ARS No.1 par.23)。”以上描述的 自然 是会计的职能,但怎样认识会计的目标呢?用会计的话说,目标应表述为三个领域:(1)爱好者(The audience)。数据是直接向这些人提供的(“为谁”的问题The who issue);(2)职能。数据被用于何种目的(“为什么”的问题The why issue)和(3)内容分析。什么数据或信息予以传递(“什么的”问题“The whatissue)。”(6)

  如果我们根据上列关于会计目标的三项标准来分析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中列举的会计定义组成的五项职能,可以看到:

  1.关于为谁的问题。Moonitz的定义是暗示着谁是信息的使用者,例如对主体资源有要求权的投资人和债权人等,而且Moonitz在A-1“数量化”假设中就明确指出:数量化信息的需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决策。

  2.关于为什么的问题。Moonitz的定义亦暗示应用信息的目的,如职能中的(3)(4)(5))。

  3.关于传递什么数据与信息的问题。上述中(2)(3)(4)(5)特别是第(5)点应当是比较明确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Moonitz在撰写ARS No.1时已考虑到会计的目标,但不足之处是:他没有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用途。(7)但是,过错不在Moonitz.因为在当时会计目标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交给会计研究部(ARD)研究的主题。

  其次,从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和第3号来看。直接引起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多数成员反感的可能是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倘若会计原则委员会接受第3号一系列广泛适用原则的建议,将要大幅度修改公认会计原则并且与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观点和会计界的成规有抵触。但今天看来,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有两大新意。它当时所谓“激进”的见解,与当前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CF几乎不谋而合:

  第一,以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提出的基本会计假设为前提,本论文集首先研究了财务报表要素的性质及其定义。它所提供的要素定义,与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要素定义十分接近。例如,关于资产的定义,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认为:资产代表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和权利,它们是某个企业通过某种现在或过去交易的结果而已经取得的(Assets represent expected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dghts to which have been acquired by the enterprise as a result of some currem or past transaction)。这个定义与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6)的资产定义的不同之处仅有两点:一是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的资产定义中包括“权利”,而这一点类似于英国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1999.12,par.4.6);二是上述未来经济利益或权利的取得不限于过去的交易,还包括现在的交易。

  第二,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计量属性的采用。以资产的计量为例,它考虑到既然资产的价值在于它代表未来的经济利益(即能提供未来的服务),那么资产的计量问题就应当计量其未来的服务。这就需要分三步:

  1.计量的基本步骤。(1)决定现存资产的未来服务,如某种设备能提供制造产品的能力;(2)估计未来服务的数量,如一项设备预计可使用20年或现仅能再使用10年;(3)根据以上第(2)点估计,要通过以下三种交换价格(exchangeprices)即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号所说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

  ①过去的交换价格(A past exchange price),如取得资产的成本或其他初始计价基础,这时,在资产销售或处置前,不应确认任何损益;②现在的交换价格(A current price),如重置成本。采用这一基础,既要确认重置成本与原始成本的差额(即持有损益),又要确认销售价格与重置成本的差额(已实现代持有损益);③未来的交换价格(A future exchange price);如预计销售价格。如采用这一基础,一切损益均已予以确认。

  2.计量原则(属性之采用)。会计研究论文集第3号涉及财务报表全部要素的计量原则。以下仅介绍其关于资产要素的计量问题。关于资产由于资产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其未来经济服务,其计量一般经过前述三个步骤,因此恰当的资产计价和利润分配在很大程度依靠对存在于资产中未来经济利益的估计。

  全部资产不论是以货币为形式或是对货币的要求权都必须表现为现值的贴现值或其等值(discounted present value or theequivalem),其贴现率按取得资产日的市场利率(小额的短期应收项可无须表现为贴现值,但其账面价值应扣除预计折让)。具有不确定性的应收款项应按现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经营风险识别与评估指标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综述与评价
    回顾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引入绩
    中国警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筒仓侧压力研究历程回顾与展
    企业集团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
    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
    “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研究的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
    回顾与思考:我国元教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