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爱莲说》的“三美”——教《爱莲说》有感           
《爱莲说》的“三美”——教《爱莲说》有感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文学作品中对荷花的描述真是不胜枚举,荷花自古以来也为我国人民所推崇。我认为北宋 理学 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最出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赞语脍炙人口,周敦颐在这篇不足120字的小文里,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古朴 自然 ,平浅晓畅,句法活脱。通过对荷花的赞美,说明爱莲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刚直、纯真、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对崇高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作者把自己的这种美学理想大胆地牛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概括起这篇散文,可以用两个字:“三美”,即:
        1. 精粹的语言之美    《爱莲说》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叹,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t个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应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道劲,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 现代 汉语的“当然”。“众”很多人。“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这句话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现在句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旬、或长旬、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琢,绘形绘色;叹i与人,句式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2. 精妙的形象之美作者在数百年的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却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世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画面美、形态美、神态美,可以读jJ_j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质朴美、清高美。作者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沽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3. 隽永的意蕴之美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色是美好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文章巧妙地运用了以宾衬丰的手法。文题是“爱莲”开篇却不提“莲”字,丽是从花的总类——草木之花写起,若即若离。本来是“独爱莲”,起句偏说可爱的花甚多。所以说,起句是把“草木之花”作为莲的总的陪衬。接着,作者在好底色的画面上又淡淡点出一枝菊花,但未着重彩,只是把它作为“莲”旁;再接下去,又勾勒出一枝牡丹,重在写意,用它作为“莲”的反衬。在这些陪衬安排好了之后,作者才挥动蘸满感情的笔画,开始着意绘“莲”,真是曲径通幽,拨云见目。作者在描绘“莲”时,再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是浓墨重彩、工笔细刻。至此高大完美、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突现出来。作者在文中写出了三种花,从而引出了三种评价和比较。明为写花,实际是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菊迎风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妖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者”。作者明写物而实写人,明写事物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惋惜、讽刺和赞美,可谓借花抒情,情深意长,三位一体。作者通过赞美“莲”,达到赞美君子的目的,赞美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牛观与处世观,赋予了“莲”以 政治 内容和社会意义,这也是文中真正的意蕴之美。《爱莲说》中的“三美”,体现了作者高深的写作功底。从“三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莲花的爱慕与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贵权、苟随时俗者及其风尚的不满。《爱莲说》的“三美”,真正体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美学情趣。
参考 文献 [1]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参《爱莲说》赏析部分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