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
张九龄虽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在他的文学创作和评价他人生平的篇章中,时时凸显出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分析张九龄诗作中出现的“感”、“兴”、“情”和“言”、“象”、“意”等词汇,就会发现其“感”、“兴”的内容包括自然和社会、人生与历史,主张表达情之“和”;其“象”包括物“象”、喻象和无形之“象”,同时,张九龄对“言”、“象”、“意”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阐述。
  [关键词]张九龄;感兴;言象;诗歌特征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9-0121-04
  赵彩花(1967—),女,文学博士,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广东韶关512005)
  本文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九龄风度’的文化生成”(项目批准号:2009-DF-16)、韶关市社科重点资助项目“‘九龄风度’的文化生成”、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粤北名人名集与粤北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6ZD77001)的阶段性成果。
  
  “兴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肇始于唐代①,张九龄作为继陈子昂之后的重要诗人,他虽没有《修竹篇序》这样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零散显现于他作品中的文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专就张九龄诗作中出现的“感”、“兴”、“情”和“言”、“象”、“意”等进行分析,试图梳理出他的文学感应观和言象观,并进一步阐述张九龄诗歌的“兴象”表现和他诗歌具有“诗罢地有余,终篇语清省”审美特征的缘由。
  
  一、“感”、“兴”、“情”观
  
  《礼记•乐记》强调“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1](P1527),此后的《毛诗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等都强调物感于人心而发于言咏就是文学,到钟嵘的《诗品序》把所“感”之物由自然扩大到社会生活,揭示人心感动的来源包括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张九龄秉承这种“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的文学生发观念,他的创作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产物,同时,他有大量的诗句直接反映对外物的“感”、“应”而涌起的“兴”与“情”。从内容上看,其“感”可分为感自然之物和感社会人生两方面。面对四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林肯在这个年龄的时候
    浅谈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
    降低本澳青少年刑事归责年龄
    党龄的计算方法
    党籍与党龄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