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从文化外交看国家对外传播           
浅谈从文化外交看国家对外传播
方商人所代替,伊斯兰教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影响日渐衰落,并逐渐让位于基督教文化。天主教、新教等在东南亚和中国得到了传播,以利玛窦、汤若望、丁韪良为首的教士们们一方面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圣经》,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从而在西方形成一股中国热潮。这些传教士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贡献巨大,他们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从此,中国自先秦以来的文化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知识分子从一种相对传统封闭的状态下摆脱出来,突破了以前保守陈旧的思维模式,从而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这些接触到西方科学知识的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当时的玄虚学风对国家毫无益处,他们开始提倡实学,进而提倡吸收外国科学知识中有用的成分, “会通以超胜”( 徐光启语), “并蓄兼收”, “藉异己之物,以激发本来之真性”( 李之藻语) ,希望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优异的中国文化,这种与西方竞争的意识是“西学东渐”后的某种觉醒。
  19世纪初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海外扩张,基督教第四次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作为以传教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几乎从一开始就越出民族的范围进行传教活动,欲使全世界各民族的异教徒皈依基督教的信仰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17]
  在不断的军事入侵、政治干预、经济渗透的历史演进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教士,总是处在背景复杂与处境尴尬的位置,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中国论文联盟 www.lwlM.coM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不断强大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应当具备正确的宗教观。过去由于“左”的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宗教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国际社会也对此多有指责。宗教文化之间的隔膜和缺少对话是当今国际冲突的诱因之一。诚然,宗教是一把双刃剑,但应该看到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可能产生的正面意义。因此,在政府的指导和组织下,发挥宗教组织和宗教领袖的作用,适度开展宗教文化交流是中国未来文化外交不可或缺的内容。[18]今天的中国宗教传播亦呈增长趋势。面对西方的基督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
    浅谈修复管道泄漏在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