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一篇诗文话“三境”           
一篇诗文话“三境”
越春秋·弹歌》中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与我有何哉?”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人生于自由自然之中,这就是诗人的人生理想追求。这种感观上的“飞鸟图”,是用艺术来隐喻生活。此上又可以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完成了对人生审美价值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忘言之境——人与自我的交往
  
  语言是人们表达、交流的工具。在诗文结尾处,诗人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既指诗文中的艺术图景,也指生命体验中的审美想象。“有”是生命存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它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真意”,就是人生的真谛,诗人通过艺术揭示生活,“此中有真意”既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是对自我选择的一种回答。
  “欲辨已忘言”,“欲”是诗人精神上的一种愿望。事实上,人类内在精神的无限性和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语言沟通变得困难,只能在澄明和遮蔽之间,但只有进入“忘言”之境,才能体味生命的本真。“辨”,是分辨、剖析、说明。《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又《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此句认为只有体验过自由生活的人,才可以真正懂得和理解人生的真意。“已”是时间或空间上的停止,回到生活本身,与万物融为一体,以“小我”的生命来体悟和领会万物“大我”的生命,同时,以万物的生命存在来启发“小我”生命的价值追求。这样的“忘言”,才能进入人生的澄明之境。
  《周易·系辞》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辞职申请书范文精选十一篇_范
    让古诗文阅读教学充满乐趣
    浅析中国古诗文“松柏”意象
    一篇成功的工作述职演说
    一篇精彩的演讲稿(爱国主义)
    一篇优秀的思想汇报材料
    人民检查院抗诉书的作用写法
    房地产广告文案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