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根据近几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症状、侵染循环规律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病原;症状;侵染循环;防治措施
  
  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其中滨湖地区危害最重[1-2]。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5~6成。其寄主范围广泛,可在很多植物产品或残体上营腐生生活,能够侵染许多野生植物及栽培作物,寄主主要包括大麦、小麦、水稻、玉米、甘蔗、谷、高粱、栗、燕麦等,能在49科125种植物残体上腐生并形成子囊壳。
  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抗锈矮秆良种的推广、化肥氮素水平及复种指数的提高,灌区水浇面积的扩大以及全球变暖等异常变化加剧,赤霉病为害的地区逐渐扩大。赤霉病不仅可直接引起水稻的减产,还会严重影响麦粒的品质及利用价值,其可使病麦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成分增多,可溶性氮素及脂肪酸含量增加,若作种用,一般不易发芽,其发芽率比正常无病的麦种低24%~65%,即使部分病麦种能够发芽,幼苗也发育不良,菌源病害侵染几率有所增加,收获后的面粉商品价值降低,具体表现为:质量差、色泽灰暗、出粉率低、面筋含量减少[3-4]。
  1病原
  赤霉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主要有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燕麦镰孢(F.aue-naceum(Fr.)sacc.),黄色镰孢(F.culmorum(W.G.Smith)sacc),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sheld.),锐顶镰孢(F.acuminatum(ELL.et.Ev)Wr.)等,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孢,其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一般聚生或散生于寄主组织的表面,略内嵌于子座中,为梨形,具孔口,顶部呈庞状突起,紫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囊为棍棒状,无色,大小为(100 ~250)μm×(15~150)μm,内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
    晚茬小麦栽培技术
    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早籼稻期货与小麦期货运行规
    订单小麦收购协议书范文
    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水肥调控
    小麦许农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
    小麦老小苗叶面喷施美洲星试
    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
    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