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电影《嘎达梅林》主题阐释           
电影《嘎达梅林》主题阐释
的对话也许可以被解释成对现存历史版本的“去升华”。
  导演在宣传之初,不但为影片贴上了环保这样一个标签,而且对于真实历史事实的书写也是隐形的。历史上,嘎达梅林起义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张学良部张海鹏的穷追猛打,但是在影片中,官军的每次出现身份都是模糊的,而这种模糊性恰恰和历史教科书上对于张作霖评价的模糊不谋而合。这在无形之中就造成了某种“腹语”效果,因为一些话题的太过敏感,致使导演在拍摄时就采用了隐形书写的方式以遮蔽一些主流所不愿提起的历史,由此完成影片与主旋律之间的完美共谋。但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之下想要舞出一曲华美的舞蹈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作为艺术的电影也因为对于历史的过分承载而让其艺术性大打折扣,致使在主旋律中翩翩起舞的导演虽然服装华美、舞步独特,却也未能跳出完美的舞蹈,使得观众在观影同时体会到了在电影语言“留白”之处体会解读电影、玩味“历史真实”的乐趣。
  三、结 语
  冯小宁的《嘎达梅林》中,不管是对历史合法性的表达还是对民族关系的建构,都是历史教科书或者国家政策的镜像化。笔者认为,冯小宁导演的意图也许非常简单,只是想在商业、艺术与主旋律之间华丽舞蹈,但事实情况却是,在影片与现实的互文关系之中,观众很容易被影片所表现的某种“历史真实”所感染,影片构筑的某种“谎言”效果成功地使“看”影人进一步接受从小就被灌输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某些观念,更加确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和“各民族自古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共同体”的民族国家情感。就这样电影完成了与主旋律的一次完美共谋,让观众相信中国各民族虽然具有苦难的历史,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一定会拥有一个超越那段历史的现在和未来。
  
  注释:
  ①② 冯小宁:《电影的意识形态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绿叶》,200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03).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电影艺术中音乐欣赏的艺术感
    谈电视电影《长生殿》的三度
    浅议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
    电视电影动画片中美术艺术特
    中国电视电影生存之境
    电视电影《哈姆菜特》中的可
    浅析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
    《平安夜》电影评价
    论英美文学教学中电影与文学
    浅析电影《关云长》中导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