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台湾会馆与台湾街           
台湾会馆与台湾街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台湾会馆与台湾街

  北京的台湾会馆
  
  各省市都忙着撤销自己的驻京办事处,可是有一家“驻京办”却在悄然间修葺一新。这家“驻京办”正是展现台湾风貌的历史遗迹——台湾会馆。
  前门步行街上游人如织,紧挨着步行街的前门东路却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大街两侧都在进行着恢复历史风貌的工程,虽然工人干的热火朝天,但是除了一辆接一辆的公共汽车,路上少有行人。刘老根大舞台大红大绿浓郁的民俗气息的确能吸引人的眼球,可是旁边颇像东南沿海地区妈祖庙的建筑更加引人注目。正门之上装饰着闽南地区风格的飞檐斗拱,飞翘的檐角有金龙盘踞其上。就连不远处特意为了大江胡同而设的石牌楼也沾了这座院子的闽南风格。正门之后灰砖的院子却带了几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京味儿与闽风融合,倒是独具匠心。这便是原址重建的台湾会馆。
  光从前门外紫禁城皇家门口的地段上就能看出台湾会馆在北京众多会馆中的地位,过去这里可是台湾省在大陆的唯一机构。近代史上那些来自宝岛的大人物们进京时必会在此落脚。台湾会馆的兴建和大多数北京的会馆一样均是因为科举制度。明清两代国家开科取土选取栋梁,台湾也并不例外。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科举制度跟着移植,自康熙时期开始,陆续有台湾的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前门外的大江胡同当时客栈林立,交通又十分方便,自然就成了台湾籍学子甚至商人的暂时落脚之地。那时的清政府也讲究“政策倾斜”,进士的录取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其一是前三名的籍贯应分别来自南方、北方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其二就是照顾台湾生源。只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台湾学子超过十人,皇帝便会增加一个进士录取名额,专招台籍学子。有点类似于今天高校里自主招生的名额。得益于这样优惠的政策,来京参加考试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聚集在客栈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台湾会馆的建设顺理成章。一地会馆的建设,必须由本籍的名人的主持。德高望重的施士洁正是不二人选。不到16岁就中了秀才,21岁中了举人,22岁又在京中了三甲进士,钦点为内阁中书,这样的少年得志不知道让多少像孔乙己一样一辈子都徘徊在秀才阶段的读书人羡慕不已。虽然后来施士洁并未在京城做官,但不影响他台湾文坛首领的地位。1893年,他在台籍学子常住的大江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台湾问题:穿越冷战的心结
    解读台湾问题的一部力作
    历史教学中“台湾问题”解析
    浅析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上的“千层雪”和“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
    台湾归来话台湾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
    台湾开始出版《日据下台湾新
    建国后中共关于台湾问题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