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市场经济伦理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市场经济伦理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07-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实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所有理论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民族载体与文化依托,传统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发展、光大。马克思在与中国两部历史结合的过程中,被中国文化解读,形成了真正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崭新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以其睿智的理论深度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尚未完成的伦理变革,弥合了理论发展的历史缺憾。其次,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批判思维矫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适合市场经济伦理的思维偏差,为市场经济伦理的本土文化根基奠定基础。再次,马克思主义以其开放性的理论特质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自身的理论发展注入理论动力,也为市场经济伦理的指南作用提供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向度
  
  在伦理价值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义利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儒家的尚义思想无疑是我国传统义利观的精华,其中蕴涵着不少合理的因素,如反对只讲私利、反对欺诈、舍生取义等,这些就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该加以吸取和弘扬。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时代烙印使之将义发展得片面化,形成了义和利的对立的局面,导致其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生产力发展的羁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合理的认识和充分的发展,肯定了利的合理性,强调利在经济生活中不可替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农林院校《政府经济学》教学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北京城市经济战略摇摆会带来
    低碳经济战略下环境服务市场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分析及启示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西柏坡公路隧道工程太阳能照
    试论经济型数控车床典型故障
    2011社会经济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