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聊斋志异》与爱伦坡小说的文化差异           
《聊斋志异》与爱伦坡小说的文化差异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属于中国志怪小说,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属于西方哥特小说,虽然出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但都可归之于鬼怪小说,仔细分析,其可比性是可以深入发掘的。
  首先,两者的写作动机或目的相同,都是通过虚幻的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其次,两部作品在内容、题材、风格上也十分相似,都以写非现实的离奇故事著称。
  爱伦坡的小说中多次出现死而复生的情节,如《丽姬亚》、《鄂谢府的倒塌》和《活埋》等。聊斋中也经常会有死人复活的情节,如《尸变》、《考城隍》等。虽然主题相同,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分析。
  聊斋中的死亡很少让人感到恐惧,因为它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和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佛教中,“轮回”是一项很重要的教义,指的是生命在不同的存在领域中流转。它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基本要义之一,佛教对之加以吸收和改造而成为了其理论基础。在佛教看来,众生在没有得到解脱之前,都要在三世之中生死轮回,永无终期。轮回在六道中进行,即六种转生的趋向: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依据生前善恶行为而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做善则上升,为恶就下降。人死后或因做善而升为最高级的众生——天,或因做恶而变为畜生、饿鬼,甚至下地狱,受更大的痛苦。如此生死相继、因果相依,如车轮运转,便形成业报轮回。轮回也成为《聊斋志异》中故事的一个最基本框架。我们经常可以在聊斋中看到“投胎转世”这一情节。而且,在佛教东传进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中国人的思想伦理,逐步接受了中土土生神鬼传说及道教神仙思想的成份,演化出了阳间、阴间、十八层地狱、钟馗、阎罗王、鬼都等概念。总的来说,中国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在进入阴间后还可返回阳间,处理身后未竟事业,了却心愿,然后再投胎转世进入下一轮回。鬼不但可以像阳间的人一样生活,有正常的七情六欲,而且可以和阳间的人恩爱甚至生子,如《聂小倩》中,聂小倩虽为鬼,但因沾染阳气时日长久,竟和宁采臣生了两个儿子。死而复生很可能是前世的孽缘未了,死者的鬼魂放不下心,重回人间,附着在尸体上,从而复生,待所牵挂的事情完结,便放心死去。如《考城隍》中宋公病死后考为城隍,但因七旬老母放心不下,便请求阎罗放其还阳。阎王念其孝,令其延寿九年,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聊斋志异.黄九郎》的“
    浅谈《聊斋志异》的重情思想